首页 苟在明末当宗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64章 码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微微点头,阎应元笑道:“小琉球那边开发也有好几年了,那边说实话的确不错,其实去年时我就说过,让你考虑一下,索性移民过去得了,如去了那边其他不说,分田是肯定的,怎么着?现在动心了?”

“嘿嘿嘿……。”刘大搓着双手憨厚笑着,之前阎应元的确建议过他移民小琉球,还说过如果需要帮忙可以直接来找他。不过刘大祖辈到他都是福州府人士,虽然家中早就没了多的地,可在城里依旧留了些产业,而且自他父亲开始就在码头这边摆茶摊了,别小看这个茶摊,一月下来收入不比种地差,假如去了小琉球虽然能分地,但一切却要从头开始,刘大舍不得这些产业,所以一直都在迟疑。

但几年下来情况渐渐发生了变化,现在移民小琉球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日都有人从福建各地陆续来到福州,在码头登船前往小琉球的。而且随着小琉球的开发顺利,那边也传来消息小琉球的土地肥沃,气候和福州又没什么区别,去了那边只要勤快些,一家人好好干上几年这产业未来就是自己的了,这可比做其他事要强了不少。

因为这个缘故,刘大的心态也逐渐起了变化。今天见阎应元来码头,他特意找话试探,就是想再听听这位阎大人的意见,谁想阎大人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这倒让他有些不好意思了。

“阎大人,您说让我家老二和老三先去小琉球落脚,我和老大一家暂留在此,是否可行?”刘大问了这么一句。

“行啊!这有什么不行的。”阎应元笑着道:“反正移民小琉球是按户来,你回去先把老二老三家的户给分了出去,然后让他们先过去试试,如果那边不成,这边你和你家老大不还在呢,也算是一条退路不是?”

“对啊!我就是这样想的。”刘大一拍大腿兴奋道:“反正老二老三家的现在也大了,家里也没那么多活给他们干,让他们去码头扛大包卖力气也赚不了几个大子,而且这活又累的很,还干不长久。所以我琢磨着倒不如把他们分出去去小琉球那边种地,不管如何总有地分,只要辛苦几年,等地种出来,也算有了一份产业。”

阎应元点点头,普通人这样想并没什么错,小老百姓不都是这样么?而且大家也不是傻子,老百姓虽不读书,也不识字,可什么好什么差还是明白的,而且现在小琉球那边传回来的消息都很不错,刘大本就在码头摆茶摊,每天耳闻目睹再傻也能悟出一二,如此一来用这个办法很是正常。

就和刘大说的一样,让他们家老二老三先过去试试,如果好就留下来,以后或许刘大带着自己家老大也会过去。假如小琉球那边过不下去,也能想办法回来,至少这边的产业还在,发财是不可能的,但过稳当日子却没问题,这也算老百姓的智慧吧。

不过相比新大陆那边,小琉球的移民政策还是略微差了些,其中包括移民的安置费用和所分的田地还有免税等等自然不及新大陆。要知道新大陆那边不仅每户一次性能给三个银元的安家费,还全部承担从大明到新大陆的路费开支,此外到了那边直接每户就分三十亩地,未来在新大陆出生的人丁按照男子十亩,女子五亩再分,此外种子、农具什么的全部由当地发放,就连所住的房子都安排好了,再加上前三年免征税赋,三年后到五年内的两年间税赋减半的政策,简直优厚到了极点。

相比新大陆,移民小琉球就没这么优厚了。小琉球毕竟离着大明近,从福州出海快则一日,慢也不过一日半左右就能抵达,两者仅间隔了一个海峡罢了。

而且移民去小琉球,每户移民的安家费仅仅一个银元,至于路费什么的虽然是免费,船上一日的吃食却需要自备。此外到了那边每户虽同样也是三十亩地,但新出生的人丁多增田亩是没有的,最多也就是免费给些种子什么的,至于农具什么仅仅只是免费租用,如要长期使用未来需要在上缴的税赋中扣除。而免征税赋只有两年,减半税赋也没,这相比新大陆那边可差了许多。

在阎应元来看,如果真有胆量移民的话,去小琉球倒不如去新大陆更好些。虽然新大陆比小琉球要远许多,一路上风险也更大,可只要一到了那边,未来的日子会轻松不少,而且据说朝廷那边已打算让永国和宋国自己独立开府建衙,依照大明宣慰司的方式使其成为真正的外藩,在这个情况下,去新大陆未来前途或许更光明些。

正当阎应元想着这些,打算和刘大说说此事,问问他是否愿意让自己家老二或者老三去新大陆那边试试的时候,突然远处有一人急急冲着这边跑来,瞧着对方的穿着似乎是衙役的装扮,等到了近处,阎应元这才认出来的人是自己衙门的。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