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我刘辩,让大汉再次伟大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9章 世家豪门版推恩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书末页

他的这三个从子皆非寻常人,因而袁滂也时常忧虑。

尽管他认为儿子袁涣也是贤才,却依旧担心他寡不敌众,撑不住这份家业,最终被旁支篡夺了嫡支的位,但他又不忍去刻意打压几位从子,而此次“奉天子寿陵”迁徙扬州,倒也是个机会。

既保全了家族和睦,也算是为几位从子谋一份前程。

尚书台席位中的袁霸,目光深邃地看了一眼正与天子谈笑风生的袁滂,心中了然,微微摇了摇头,并未不识时务地站出来反对。

此刻站出来,不仅扫了袁滂这位太尉的颜面,更是公然站在了天子的对立面。

再者,这些年袁滂从未仗着官爵欺压他们这些旁系,反而多有照拂。

当年他父亲亡故,母亲也悲伤过度月余便病倒随父亲去了,家中又贫困难以厚葬父母,丧事皆是袁滂一手操持。

在这普遍轻视旁支的大环境下,袁滂的所作所为,已是对他们仁至义尽。

而且……将户籍迁往扬州,未尝不是一次机遇。

刘辩欣然应允了袁滂的请求。

紧接着荀爽、蔡邕等秩二千石级官员也纷纷离席,提出为族中子弟移民扬州的请求,一时间仿佛能迁徙扬州,竟成了需要天子开恩赏赐的殊荣似的。

见此情形,殿中那些出身世家旁支的朝臣们,终于不再犹豫。

汝南李氏、汝南周氏、扶风马氏、京兆杜氏、河东卫氏、山阳王氏、泰山羊氏等中原世家豪门的旁支代表,纷纷起身离席,向天子表达忠诚,并主动请求配合朝廷安排,表示会尽快将家族迁往扬州。

无论如何,这场大朝会终于散去了,朝臣们三五成群离开朝宫嘉德殿。

然而,尽管是三五成群地离开,在嘉德殿高大的殿门外,人群却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拨。

除了少数关系尚算和睦的嫡支与旁支走在一起,商议着帮衬着旁支搬迁之事,绝大多数世家豪门的旁支出身官员,自发地聚拢到了一边。

而另一边,则多是各家的嫡支代表,眼神冰冷,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望向对面的旁支子弟。

“叛徒!”一个嫡支官员啐了一口。

对面立刻有人反唇相讥:“虫豸!”

两派人马针锋相对,势同水火,下朝的短短路途,成了他们“亲切友好”地互致问候的战场。

至于“亲切友好”问候的内容,无一例外地围绕着对方的母亲展开。

毕竟是同根生,问候历代女性祖先的话语难免会伤及自身,只能就近问候对方的母亲了。

但问候的方式,却还是无一例外的脏透了。

什么你家贫困,我曾见到你母亲为了抚育你而夜入他人府邸,你如今既然为官,当好好孝顺母亲,莫要辜负了她为你而夜夜操劳的苦。

什么我曾听闻你母亲养了七、八个年轻貌美的男仆役,也不知你母亲这把年纪为何还能如此身强体壮又如此英勇善战,回头请你代我向你母亲询问是否有什么养书秘方。

而且为了避免留人话柄,千石问候千石,六百石问候六百石,亭侯辱骂亭侯,严格按照对等的官秩和爵位选定对手开骂,绝不给对方留下任何“以下犯上”的口实去告黑状。

刘辩站在殿内高处,透过门窗缝隙,冷眼看着殿外这场唾沫横飞的闹剧。

这些人若是不如此相互撕咬,他反倒会觉得奇怪了。

不过他并不打算阻止,这些人闹得越凶,移民扬州的事情推进起来只会越顺利。

刘辩的心情颇佳,轻轻哼起不成调的小曲,转身准备回云台阁处理政务。

忽然,中常侍赵忠脚步踉跄地冲进嘉德殿,上气不接下气地滑跪在地,声音都变了调,急切道:“国……国家!两个时辰前,刘婕妤……刘婕妤胞浆水(羊水)已破!”

(2607字)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书末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