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37章 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其他人面面相觑:怎么忽然说这个......是要做重大调整吗?

程时说:“因为企业的员工越多,就越要细分管理,才能提高内部效率。最开始不到十个人。我采取的是扁平式管理。只有两层。除了我,都是普通员工。所有事情都由我拍板,然后下达任务,你们去执行。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比较复杂。比如张总,又要营销采购,又要管后勤和人力资源,还要跟政府和兄弟企业,媒体沟通,有时候还要参与技术研发,缺人的时候还要上手帮忙做零件。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

程时拿张自强来举例绝对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因为最近冒出了很多质疑张自强的声音。

有人说,张自强对技术一窍不通,纯靠跟程时的友情,才能在这种高新技术企业坐第二把交椅。

有人说,程时以前是为了得到张国华的支持,并入股汽车厂才重用张自强。现在局势整个转变过来了,向东市,乃至湘省的企业,都要看程时的脸色。所以张自强已经无用,程时肯定很快就会用更有能力更强势的人替代张自强。

还有人阴阳怪气:“我要是张自强,都没脸当总经理,老老实实做个销售部门经理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程时说这些话是在给张自强站台,告诉大家,张自强对于“时运机电”有多重要。

于大东以前可能不明白。

现在他跟三教九流,政府企业打交道多了,深谙简单一句话里可能包含一万字的规则。

程时说这些话也意味着,质疑张自强的不仅仅有外面的人,也有这里面的人。

他若有所思用眼神扫了一圈。

他这人吧,有时候为了护短,可能不太讲道理。

有人暗暗脸红,有人不服,昂头望着程时。

其实企业刚创建的时候,程时自己的工作都很杂,又要销售,又要技术研发,还要对外技术支持开发高端客户。

说白了张自强还是在打杂。

程时接着说:“后来厂里职工超过二十人以后,管理结构就变成了三层。我下达命令给技术,财务,人事,采购的部门主管。他们再去指挥下面的执行。”

“这个时候,我出去的时间越来越多,我们得到的订单越来越大,涉及的技术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就更需要一个既懂技术又有耐性,还能跟全社会各个层次的人沟通,动用所有力量管理好企业内外日常事务的人。”

那些刚才还有质疑的人这会儿一愣。

如果这么说,确实没有人比张自强更合适了。

刘光荣技术比张自强强,可是他对外协调,跟政府部门打交道肯定是不行。

于大东对外协调很好,但是对厂里的事情不太清楚。

更何况他们都没有张自强的耐心和能屈能伸。

如果他们都不行,其他人就更不行了。

张自强能叫出厂里所有人的姓名,知道对方的来历和优缺点。

出了问题,他虽然自己没有能力解决,但是能以最快的速度从内部或者外部找出能解决问题的人。

程时从大家的眼神里看出,这些人已经彻底服气,便接着往下说:“现在我们有了两个厂子,之前的三层管理模式也不适合了。要用更复杂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像个宝塔层层往上。”

“每个厂有厂长,厂长下面有部门主管,部门主管再管职工。”

刘光荣下意识问了一句:“那你呢?”

不是他质疑程时的能力,而是他不相信程时能闲着。',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