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位显者虚影,一位正在教导孩童识字的老儒生,停下手中的戒尺,遥遥向叶昭凤与楚凡颔首致意,眼中充满了赞许与期许时——
叶昭凤心中豁然开朗!
“所谓弘法,”她望向高台之下那些因领悟而焕发神采的虚影,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高台,“其真谛,并非将高深莫测的道理束之高阁,供人仰望。而是**以己身为桥梁,以智慧为灯火,将那些直指本源的‘道’与‘法’,拆解、转化、使之变得触手可及,让后来者能够循着你留下的脚印与灯火,更清晰、更坚定地……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条独一无二的大道!**”
这一重关隘的虚影缓缓消散,万世池底并未显露出通往下一关的奇异景象,反而被一片**温暖、宁静的暮霭**所笼罩。暮色四合,如同慈母的手,温柔地覆盖了前路。
眼前,没有巍峨的宫殿,没有玄奥的符文,只有一间再**简陋不过的土坯茅屋**。窗户纸透着昏黄的灯光,屋内传来一个苍老而温和的声音,正对着几个垂髫孩童絮絮低语。
叶昭凤与楚凡驻足于窗外,如同归家的游子,不忍惊扰这份平凡而珍贵的温情。
“……吃饭不许吧唧嘴,这是对同桌人的尊重,米粮来之不易,当怀敬畏之心……”老者的声音缓慢而清晰。
“……借了邻家阿牛的小木马,玩够了定要记得还,这叫诚信,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声音里带着循循善诱。
“……村口遇见长辈,要开口问声好,这是礼貌,暖人心肠……”教导中蕴含着朴素的处世智慧。
“……路上瞧见人跌倒,甭管认不认识,能搭把手就搭把手,扶一把,问一声,这便是仁善……”规矩细碎如尘埃,却在这昏黄的灯光下,闪耀着**代代相传的人性光辉**。
“老者述规……”叶昭凤静静地听着,玄色龙纹袍的威严在这茅檐下悄然收敛。当听到“路上见人跌倒要扶”时,她的思绪飘回了遥远的童年。慈祥的祖母,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曾轻轻抚过她的头顶,用同样温和却坚定的语气告诉她:“孩子,记住,真正的王者,要懂得**弯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甚至琐碎的规矩教诲,原来正是构筑一个人、乃至一个王朝**品德的基石**!
“就像大乾乡野间口耳相传的乡约,”她轻声对楚凡道,目光依旧落在窗棂透出的暖光上,“‘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童叟无欺’……这些不成文的、流淌在血脉里的规矩,虽无律法典籍的森严刻板,却如春风化雨,比任何冰冷的条文更能温暖人心,维系一方乡土千年不散的温情。”
楚凡的目光则透过窗纸的缝隙,落在一个正听得格外认真的男童身上。那孩子眼睛亮晶晶的,将老者的话一字一句刻进了心里。老者话音刚落,他便似有所悟,转身跑出茅屋,正巧看见院外一个更小的孩子摔倒在地。男童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将那哭泣的稚童扶起,笨拙地拍去对方身上的尘土。行动,便是最好的回答。
“规矩不是靠死记硬背的,”楚凡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感慨与认同,“是靠**心传身教,代代相承**。”他忆起楚家的老宅,父亲高大的背影,以及那些无需书写在族谱上、却深深刻在骨子里的训诫:“守诺”、“担当”、“护弱”。
“父亲从未要求我背诵条文,他只是用一生去践行:一诺千金,肩挑重担,庇护弱小。而我,亦在学着将这份担当,做给思凡、念凡看。老者述规最可敬之处,”他看向屋内那模糊而温暖的身影,“便是用其一生的**躬身践行**,无声地告诉后人——哪些规矩值得用生命去守护,哪些精神必须用心血去传承!”
暮色愈深,如同温暖的墨汁浸透了池底的空间。茅屋、老者、孩童、昏黄的灯光……这一切平凡而温暖的景象,开始化作无数细小、柔和的**金色光点**。它们如同归巢的萤火,带着泥土的芬芳、灯火的温度、童稚的笑语与老者话语中的智慧,轻盈地、无声地融入叶昭凤与楚凡的道心深处。',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污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