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能为老身吐露些许奥妙吗?妾身定会感激不尽!必有重谢!”
闻听此言,姜启心中微动,思绪纷飞。
想到自己不久以后,就要向最顶级符师冲击,准备制作九阶金色道符。
然而,若想制作出这种顶阶道符,尚有许多符道的微妙常识与精湛技艺,于他而言仍不是很清楚。
恰在此刻,遇到王婵这种出身符道世家的大宗师,对他而言,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借此,他也可以向其讨教一些制作符箓的细节问题。
其实,似姜启这等散修,无论是炼丹、制符、炼器,乃至个人修为的修炼过程,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没有师承。
故此,所得知识或源自偶然所得残篇断简、道听途说;或凭借自身悟性高,偶尔悟得一些真谛。因而也就不够系统。
如此一来,对于那些有师傅或长辈指点、修炼体系完善的宗门或世家子弟而言,再寻常不过的一些修炼步骤或操作“习惯”,但在那些散修眼里,却往往是闻所未闻。
而在炼丹、制符或炼器过程中,往往就是这些约定成俗、不值一提的操作“习惯”,却是得以最终成功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
此言非虚,它深刻地道出了在所有与修炼有关的相关领域里,那些不为外人所察,却至关重要的微妙之处。
唯有亲历其境且经过系统训练者,方能体悟其中三昧。
对于像姜启这般没有背景的散修而言,正是缺乏那一套体系化的修炼指导,故而难以感受到那些深植于“行家里手”操作之中的“习惯”与常识。
也正因如此,那些修炼界的行家,只需匆匆一瞥,便能洞察出散修们“野路子”的出身背景。
姜启心中明了这些道理,却也深知,若想让王婵前辈对自己的制符之术加以点拨,乃至系统指导,自己也必须有所付出才行。
想到这些,姜启说道:
“前辈,晚辈闻听元兄说起,前辈乃是出身西王母一脉的符道世家,在晚辈说出粗鄙见解之前,能否了解一下前辈这一脉与张师一脉制符有何不同?也许能从中窥出一丝端倪。”
闻言,王婵点了点头,露出赞许的目光,觉得姜启说到点子上了,她略一思忖,答道:
“张师一脉的符箓,受巫符影响极重!而巫符又是从咒语演化而来,早期的巫符就是以咒构符,是咒的符号化、图像化。故此,张师一脉实则大多以咒为符,具体表现就是将许多咒语文字经过扭曲变化、勾心斗角、虬结盘纡书写成符,简单一句话,张师一脉制符的特点就是‘咒文成符’!”
说道此处,王婵略作停顿,呷了一口茶,继续言道:
“而我先祖一脉的符箓,主张‘经文成符’,讲究‘裂字为符’,就是指将经文辞句从经书中分解出来,再由经文拼合成符。提倡‘随经句行用’,也就是把典籍中的经句文字化作符来使用。”',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污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