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寒洲本以为只是普通的走亲访友,没想到竟会有如此巨大的意外收获,他止不住地偷瞄虞昭。
虞昭捕捉到他的视线,扭头看他:“夫君,怎么了?”
傅寒洲说出自己的猜测:“我在想,娘子该不会是传说中走到哪都有好运相伴的幸运儿。”
虞昭没有笑话他,而是认真聆听:“猜测依据是什么?”
傅寒洲扫视四周一圈,小小声说:“从郑铭恩到小鱼儿,再到嫂夫人,娘子身边的人都是重量级人物。”
“你呢?”
“什么?”傅寒洲有点跟不上虞昭的脑回路。
虞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你的前世梦里,你又是做什么的?”
傅寒洲恍然大悟,他羞涩一笑:“我没什么可拿出来说道的事迹。”
虞昭用的是肯定语气:“郑铭恩教授给虞渔的《英魂颂》,这首诗是你写的吧。”
“额,”傅寒洲一紧张就挠头,光挠头还不能平复情绪,他嚯地起身,来回踱步。
半晌,傅寒洲回复冷静,顶着一张猴屁股脸说:“是我写的。”
他自认藏得挺深,虞昭只喜欢看游记,不爱看诗词类的书籍,本以为不会被发现。
傅寒洲思来想去,确认他没露出马脚:“娘子,你怎么会知道?”
“笔迹。”虞昭没故意吊着傅寒洲,痛快给出答案:“《英魂颂》在定北镇广为流传,西京城有学子写信来问我。我去问郑铭恩,他说偶然在书中翻阅到诗词,他读后惊为天人,汹涌澎湃的感情淹没了他。。。。。。说了很多类似夸张的形容词。”
作为傅寒洲的枕边人,虞昭心知她无法像后宅夫人那样,所以她跟傅寒洲在一起的时候会格外珍惜,她自然而然地记住了傅寒洲的喜好、习惯,包括笔迹。
听着郑铭恩夸张的赞美,傅寒洲羞得满脸通红,他自认写得一般,所以不敢认领也没必要认领。
《英魂颂》成为定北镇男女老少鼓舞士气的诗篇,傅寒洲作为创作者真的感到无比荣幸,以及不可说的羞愧。
真不是傅寒洲装模作样,而是他真心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跟千古流芳的大才子之间有着天大的差距。
所以,傅寒洲从一开始没打算跟虞昭说,他是《英魂颂》的作者。
虞昭看出枕边人的不自在与不自信,她没有就此深入探讨,而是另起话题:
“夫君,你还有别的更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诗篇吗?或者,我直接给你命题?”
“没有。”傅寒洲想也不想地否认。
他没有敝帚自珍的习惯,自认不够好的文章,就是得压箱底,绝对不能拿出来丢人现眼。
虞昭耐心等待。
过了一阵,等到傅寒洲问她:“娘子,你的命题是什么?”
虞昭粲然一笑,说:“我已给陛下发出邀请,陈明利弊请求陛下御驾亲至定北镇参加阅兵仪式,届时我会安排好人手,彻底坐实‘天罚北狄,天佑徽国’的传闻。”
“阅兵仪式的流程还需陛下拍板定下,但我确定,阅兵仪式上需要用到告慰英灵的祭文、百姓对英灵的悼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渴望等等。夫君忙里偷闲,多写几篇以阅兵仪式为主题的文章。”
傅寒洲对写文章一事抱着审慎态度,他对自己的文章水平不太自信,不敢一口答应下来,只得拐弯抹角地拒绝:
_l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污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