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局1958年王小北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63章商场敞开卖东西,但是价格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焦如萱瞅了眼王小北,等他微微颔首,这才转过身子。

“团结……”

……

随着曲调悠然升起,众人也齐声和唱起来。

起初还有人跟不上节奏,但随着旋律的引领,渐渐找回了感觉。

大家都不语,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这一刻。

裴宇航的视线在自己的新手风琴和王小北那挥洒自若的背影间徘徊。

心里莫名涌上一股酸楚。

他刚把这首歌练得有点模样,料想到元旦晚会上必得露一手。

但是……

他一边琢磨着待会儿的表演如何收场,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一边又在嘀咕,要不要重新学点别的什么……

……

王小北望着眼前一张张纯真的脸庞。

眼前景象仿佛蒙上了一层薄雾。

记忆中的教室,彩带缠绕,课桌上摆着一台老旧的dvd机,旁侧是一架褪色的电视机。

一位青年拿着麦克风,正饱含深情地吟唱。

“在那青涩年华里,同桌的你多么熟悉。

课桌上的三八线,藏着不而喻的默契。

……”

初三那年,元旦晚会他唱过这歌。

记忆里,也有那样一个同桌。

某天,她伏案小憩,他悄悄凝视,不敢打扰那份宁静。

三年初中光景,与她同桌的日子占据了大半,拽她长长的辫子,做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恶作剧。

……

掌声雷动。

王小北的演奏随之落幕,他也回过神来。

窗边,别班好奇的眼神透过缝隙,试图看一下里面。

王小北回到座位,手风琴放在一边。

“小北,还有啥是你不会的吗?”袁国庆满是疑惑。

王小北吃了口苹果,“这回真没了,还没时间学别的呢。”

这回答引得袁国庆无奈摇头。

“你确定就学了一年?”

“是啊,袁博达也清楚的,本来有点基础,后来在学校音乐老师的指导下进步了不少。”

王小北随口敷衍,眼神却已经飘向台上,那儿正开始新节目,诗朗诵。

“心啊,莫要如此剧烈地跳荡,尘埃啊,别遮蔽了我的眼眸……”

诗朗诵结束后,轮到刘星驰的唢呐表演了。

《百鸟归来》。

只不过吹奏得似乎不够纯熟。

这对王小北来说或许是瑕疵,但旁人听来,已经足够惊艳。

“小北,不是说《百鸟归来》是办白事时才吹的吗?得是德高望重之人才配得上,是不是这样?可我怎么听着挺欢快的。”

袁国庆啃着苹果,小声嘟囔着。

王小北瞥了他一眼:“心情不同,感受自然各异。这也是喜事主打曲目之一,技巧要求很高。”

“心情不同?有道理,我不伤心,听着确实挺喜气洋洋的。你说他怎么才能吹出悲伤的味道呢?”

袁国庆随口这么一问。

王小北转过头,继续聆听。

忽地他想到了什么,侧过脸,“你的听法不对,得躺着听才行。”

袁国庆一脸迷惑:“为啥?”

“你躺下,盖上白布,音乐一起,周围人轮流鞠躬,一次两次……那时候,你就能从曲子里感受到悲伤了。”

袁国庆半途就反应过来。

一脚轻轻踹了过去。

“你这家伙,这不是变相诅咒我嘛。”

王小北嘿嘿一笑,不再打趣,转回头专心听曲。

“哦,对了,今天滑冰场第一天开放,你去吗?可惜我走不开。”

袁国庆冷不丁提起这事。

王小北想了想:“估计不去,人多太挤了。”

袁国庆一听,也不再多说。

第八中学不愧多的是干部家庭的孩子。

班上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得紧。

乐器演奏的不少,舞蹈也有几位。

虽说是初学者水平,但在初中生里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裴宇航最后独自献上一曲,虽然比不上王小北那般叫人眼前一亮,但也足够让一群外行人心生艳羡。

晚会持续2个多钟头,直到大家还沉浸在欢乐中时,不得不落下帷幕。

放学后,王小北背着他的手风琴走向车棚。

柯秋露早就在那儿等着他。

“那手风琴的曲子是你拉的吧?我们班不少人都去听了。”

王小北笑着回应:“是开场那首吧?”

“对。”

王小北闻颔了颔首:“你的舞也跳得很棒,下面观众看得眼睛都不眨一下。”

柯秋露笑道:“你也去看了?”

“去了。”

没错,他都不需要出门就能看到。

柯秋露听闻,心头乐开了花。

“回家吧。”

二人一块向校外骑去。

到了大路上,相互道别,各奔东西。

王小北背着乐器,迎着凛冽寒风,匆匆往家骑去。

途中经过一家副食品店,见一群人围着,他也停下凑热闹。

原来,副食品店门上贴着一张红纸黑字的通知。

为平衡供需,维护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倒卖行为,经研究决定,自一月一日起,在定量供应基础上,增设高价自由选购渠道,遵循开放销售,确保流通原则……

王小北站在那儿,心里盘算着。

新年伊始,商场就要推出高价商品了,这些都不在计划内,不需票就能买。

不过这价钱,确实有点惊人。

足足涨了4倍之多。

就拿糖果说吧,以前每斤一块五的水果糖,现在涨价到五块钱。

糕点种类繁多,便宜的每斤三块钱,贵的要每斤七块六。

比如桃酥,早先是八毛二还得搭上粮票,现在三块钱敞开卖,票子都不用了。

这意思明摆着,别再去黑市买了。

来这儿吧,咱这儿正规,不犯法。

瞅了几眼,他也就没再细究了。

不用票是好,可这价也跟着贵起来,贵得让人心疼。

不是非得不可或是孩子馋得慌,谁也不会掏这冤枉钱。

最便宜的糕点,得抵上三四天的辛苦钱,实在太奢侈了。

估摸着,也就十个人里头一个愿意掏腰包,买这么高档的东西。

但话说回来,这样总归还算好的,至少给了个选项。

以前哪有这待遇,分到啥算啥。

想挑?门儿都没有。

定量吃完,剩下的就只能干瞪眼。

城里头的老百姓,绝大多数连黑市的边都不敢沾。

王小北直接回了家。

一进门,王梅正忙着张罗晚饭。

小西则在一旁捣鼓着他的滑冰鞋。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