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昭阳魏榕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81章 为什么还要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铁盒里,整整齐齐码着一沓沓零钱,最底下压着一张泛黄的奖状。“六年级数学竞赛一等奖”。

江昭阳注意到,林秀琴在看到奖状时,眼角泛起了泪光。

这个细节,让他对案件的判断又多了几分把握。

江昭阳喉咙发紧。

他起身,视线扫过铁盒内侧歪歪扭扭的字迹,像是小孩子的笔迹:“爸妈放心,我会节省每一分钱!”

“你们家这么困难?两个公职人员呀!”江昭阳的声音不自觉带上一丝颤抖。

他注意到墙角堆着的旧奶粉罐,罐身被剪开做成了笔筒,里面插着几支磨得只剩笔头的铅笔。

林秀琴苦涩一笑,“我现在是病休,只拿百分之八十的工资,没有岗位津补贴、绩效工资等等。”

“每天做理疗就要几十元之多,更别说那些药......”

“我们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在读大学,要供养。”

“一个小女儿还刚读初一,这笔开销也不少。”

说到这里,她沉默了一会儿,又道:“王栩的父母在农村,我们不能不管,这笔赡养费省不了。”

“上个月公公心脏搭桥手术...”

“二十多万的手术费,能借的亲戚都借遍了。”她突然扯开衣柜暗格,成沓的医疗单据雪片般飘落。

最底层的ct片袋里隐约可见。

“这些一加上来,我们那点儿薪水哪够用啊?”

“你们知道吗?王栩的西装都是地摊货改的,袖口磨得脱线了,还硬说是‘复古款’。”

林秀琴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大女儿为了省路费,已经两年没回家了。”

她指着墙角用报纸包裹的纸箱,“那里面都是她穿旧的衣服,改改又能给小女儿穿。”

江昭阳与万钧纬两人都是心里倏地一沉。

结合王栩的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江昭阳很难想象这个连女儿学费都要攒零钱的男人,衣服都要大给小的穿的,连老婆工作都不肯调动的人,会真的利令智昏,见利忘义参与毒品交易。

一个有底线的人断然不会这样做。

王栩在党委会上对自己冷嘲热讽不过是做给林维泉看的,只是为了取悦于他。

或者只是一种官场生存自保手段。

他的真实面目被掩饰起来了。

人性是复杂的,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林秀琴猛地抬头,“你是江镇长吧?”

“是的,我是江昭阳。”

“王栩多次与我提过你,他说自己愧对你。”

“每次开会时,他总是与你意见相左,甚至针锋相对,冷嘲热讽,那场面让人看了都......”

“其实他知道你是对的,但他不得不如此做。”

“林维泉一直想把亲信安插进镇教育系统,王栩婉拒过他多少次,他早就气急败坏,一心想要暗中拿王栩开刀,整治他一番。”

“王栩为了自保,不得不向你展现出强硬的一面,故意与你针锋相对,火力全开。”

“让林维泉觉得他还有利用价值,是对付你的一把刀,这样林维泉才没有对他下手。”

“否则,以林维泉的手段和心计,王栩早就被整垮了,哪里还能有现在的他。”

江昭阳喉结动了动,想安慰却不知从何说起。

万钧纬默默整理着散落的单据。

他在林秀琴的讲述中渐渐有了温度,对王栩有了新的认识。

风扑进窗,吹得铁盒里的零钱微微颤动。

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在水汽中似乎变得鲜活,像是小女孩踮着脚一笔一划写下的期待。

林秀琴后腰传来的剧痛让她几乎站不稳,却依然挺直脊背:“你们见到王栩时......告诉他,小芸这次月考又是年级第一。”

她的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却重重砸在两个男人心头。

“我略通医道,能给你探一下脉络吗?”江昭阳出其不意道。

林秀琴一愣神,最终还是伸出了手。

随后,江昭阳为林秀琴切脉。

他手指轻轻搭在她的手腕上,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感受着脉象的细微变化。

接着,江昭阳开始询问她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以及疼痛的具体感受和发作时间等。

林秀琴一一作答,提及有时疼痛会从腰部蔓延至腿部,让她夜不能寐。

“林老师,你是在哪儿看的病?”江昭阳关切地问道。

“中医,仁和堂医馆内。”

“远吗?”

“不远,就在乡政府往东走五百米处。”

江昭阳一边倾听,一边不时点头。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脑海中构建着治疗的方案。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诊断,江昭阳心中已有了治疗的方向。

“大姐,我们到仁和堂医馆去吧。”

“为什么还要去?我刚从那儿回来啊。”林秀琴有些不解,她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疑惑。

江昭阳耐心地解释道:“大姐,您听我说。我现在手里空空如也。”

“仁和堂医馆不仅有相应的诊疗设备,还有丰富的中药材,这样我们可以在那儿当场进行诊疗,看看效果如何。”

“而且,那里的医生经验也很丰富,可以与我打配合,共同为您的病情把把关。”

听江昭阳这么一说,林秀琴也只好点了点头。

她勉强答应道:“那……行吧!”

三人随即出了门,上了那辆五菱宏光。

这时,浓雾渐渐散去,云开日出,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

五菱宏光在乡间小路上疾驰。

不一会儿就到了“仁和堂”门前。

青瓦白墙,古色古香的“仁和堂”医馆内,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

木质的匾额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仁和堂”三个鎏金大字,诉说着这家百年老店的悠久历史。

三人进得门来。

一个女性中医闻声从诊室走出。

她身着一袭素色长裙,眉目俊秀,眼神中透着沉稳。

她见到林秀琴痛苦的模样,快步上前,温和地问道:“林老师,您怎么又回来了?”

“是病情又发作了吗?”

“莫急,莫急,先进诊室坐下慢慢说。”

说着,她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林秀琴,推开诊室雕花木门,铜制门环轻晃出声。

泛黄的病历册在案头整齐堆叠,青花瓷瓶里插着的艾草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为这间充满药香的屋子更添了几分古朴气息。

墙角的药碾子与捣药罐泛着岁月的光泽。

女中医将林秀琴引至诊室内那张古朴的红木诊床上。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