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等到红霞收尽,天光尽退,那刘家少爷才自山道上晃晃悠悠地现了身影。
神色仍是迷里迷糊,魂儿至今还没全数捡回。
一眼望去,浑身沾的是山雾,眼底却没个实景。
待得他与庄主碰头,一行人说不几句,便急匆匆出村去了。
姜义才拉了自家小闺女,慢条斯理地踱回家去。
饭后灯亮,姜义这才从怀里掏出那本薄薄的册子。
坐忘论。
纸页乾燥泛黄,墨迹陈旧,翻起来有股淡淡的书霉味儿。
倒不像镇上那种新印的吉祥册子,更像从哪位老道的枕头底下摸出来的。
他满心好奇,翻开第一页,靠着灯火细细去读。
字倒认得,连起来却似懂非懂,像隔了重重山水,总也瞧不真切。
一会儿「心猿意马」,一会儿「湛然常寂」,翻着翻着,又来句「气定神闲,形神俱妙」。
看得他额头发紧,眼皮发烫,脑子里像缠了个没头没尾的麻团。
再翻几页,手一松,头一歪,就伏在桌上睡了去,书册摊开,正好遮住了半边脸。
往后几日,也都是这般光景。
白日劳作归家,夜里灯下一坐,他便拈着那册子,一页一页地读。
可无论如何专心丶如何捏鼻搓眉,字一入眼,困意便如潮水拍岸,挡都挡不住。
不过一炷香功夫,便又沉沉伏案,鼾声细细。
家中旁人看着好奇,也跟着翻了几页。
不出几息,或是打哈欠,或是犯晕,皆如中了催眠咒法,没一个能扛得住的。
唯有小丫头姜耀,拿起翻了几眼,撇嘴扔下,说句「无趣」,就蹦躂着出门去了。
于是,这本被刘庄主说得极玄,似能「修性启慧」的坐忘论,在姜家却成了夜间安神的头等良方。
读它者皆眠,翻它者皆静,真要说起来,倒也有几分「心静意定」的功效。
还没捣鼓出个头绪来,一晃到了岁末年初的光景。
村里杀猪宰羊的刀声此起彼伏,热腾腾的肉香在风里打旋,仿佛连屋瓦都熏出了几分年味儿。
这日午后,牛车咿呀入村,姜亮从车上跳了下来。
马上就满九岁了,个头比前些时候拔高了一大截,胳膊腿也结实了,走路带风。
常年在外头风吹日晒,皮肤晒得发亮,是种山石打磨出来的古铜,粗里带光,乾净利索。
一身精气神比牛还饱满,周身有种拔节生芽的劲儿。
背着个小包袱,脚步轻快,眼神里带着光亮。
一进门,就跟往年一样,手头不阔,心思却细,给家里人都带了点小玩意儿。
小妹抢得最快,是个红纸糊的风车。
一拿到手就笑得见牙不见眼,捏着小胖腿在院子里跑得团团转,嘴里喊着风来了丶风来了。
柳秀莲接过一方帕子,是针脚密实的江南货,颜色素净。
没说什麽,只是嘴角含着一丝淡笑,转身就进了灶房,锅碗碰响,一道道菜香不多时便弥散开来。
姜亮这才凑到爹爹和大哥身边,县尉司里练出的那股硬劲儿,一时也卸了去大半。
在旁人眼里他已算沉稳,在家人面前,却不觉收了锋芒,眼里添了几分亲热。
说了些县里的见闻,又提起自个儿练拳的心得,眉眼里多了几分认真。
「再有一年,便是州府大考。」
他轻声说着,语气虽淡,眼神却透着几分沉沉的压迫。
「司里头说,我们这一拨的根骨已打得差不多,是该琢磨趁手兵刃的时候了。」
姜亮练功肯下死劲,可骨子里却不是个独断的性子,遇上这等要紧事,总少不得要听听爹爹与大哥的主意。
挑选兵刃,乃是大事,岂能随便。
姜义尚未开口。
一旁的姜明却抢了先,几乎不带犹豫,话出口便带着少年人独有的那股爽利:
「这还用想?棍乃百兵之首,选棍!」
这话一出,姜义与姜亮便一齐看了过来。
姜义心头一动,却也没说话,只眼角微挑,似笑非笑。
姜亮倒是没琢磨太多,从小大哥说什麽,他便信什麽。
况且棍为百兵之长,攻守皆宜,扎实妥当,也挑不出毛病来。
就这样,这一门大事,也便算是定下了。
姜义缓声问道:「这兵刃,是县尉司里发,还是得自个儿备着?」
「发是发的,不过也就个样子货,凑合能用。」
姜亮应道:「司里那些子弟,大多是自家另备。」
他身边一水儿是县里有根基的大户子弟,嘴刁眼高,瞧不得司里那点寻常家什,也不奇怪。
姜义听罢,只点了点头,没多言。
饭过晌午,天光正好,姜义便带着两个儿子,一路踱往村西头的唐家铁铺。
姜亮这身子骨,早不是几年前那副模样了。
寻常木棍怕是两下就能打折,得那两头铁箍的长棍,才耐得住他折腾。
唐家铁铺还是老模样,屋不大,门敞着,黑里透光,一股火燎烟熏的味儿扑鼻而来。
姜义寻着唐铁匠,打了声招呼,寒暄了几句家常,便开门见山道了来意。
唐铁匠是个利索人,嘴里叼着根烟杆子,眉一挑,手一拍胸口,笑呵呵道:
「行,包在我身上,二郎要棍,咱就打根结实顺手的。」
说着,便带父子三人进铺里挑料子。
打棍的料倒省事,要韧性,要不震手,白蜡木总归是个稳当选择。
可到了挑箍头那几块铜铁时,姜明却在那儿皱起了眉头。
这块嫌太软,那块嫌太重,还有几块色泽不顺眼,说不上哪不对劲,总之就是不合心意。
挑来拣去,犹豫不决。
姜明忽地一拍脑门,眼睛一亮,像是想起了什麽要紧的事儿:
「我上回在后山,瞧见一块废铁腚子,颜色怪得很,不知还在不在。我去看看!」
话音未落,人已蹿出铺子,一溜烟奔向村口,背影消失得快似一阵风。
姜义也不拦他,只叮嘱唐铁匠:「木料先备着。」
这一等,竟等到日头西斜,炊烟起处,天光也沉了几分。
唐铁匠正揉着老腰准备收摊,就见姜明气喘吁吁地抱着个东西跑回来。
怀里托着的,竟是一块不知打哪儿拾来的大青瓦,瓦片表面赫然附着一滩铜色金属。
那色泽倒还透着几分光亮,偏那形状……扭扭曲曲,疙里疙瘩,像极了某种冷却后的呕吐物。
姜义瞧着那东西,眉头直跳,心头有些发寒。
这滩玩意儿,莫不真是从哪个胃里现吐出来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污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