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神可驭气,武可催气
姜义心头一凛,忙敛了神思,腹下气息这才回转如常,悄然归了正道。
他粗喘了几口气,盘坐不动,静静将那一瞬的异状在心头温了遍。
越想却越觉古怪。
方才那一动,倒不像是气自鼓荡。
反倒像是……念起而气随。
不是本源冲撞,不是经络受阻。
只因他心头一闪,腹中一动,那气机便应声起了涟漪。
这便有些不合常理了。
按说气行周天,自有其法,循经走脉,从来是稳扎稳打之事。
岂是心头一紧,便能随意驱使的?
姜义垂眼沉思,心头却不免有些发热。
念动而气随……
若真是这般,那这「神旺之境」,只怕正是「以神御气丶以念驭息」的门槛所在。
此门一开,修行不啻快马加鞭,斗战时更能心随意转,气如臂使,妙用无穷。
念头翻转如飞,正觉此路可走,忽又心头一沉。
那气息乱起之时,已然惊险万分。
若非自己多年心神磨炼得稳,底子也扎得牢,此刻只怕早已气血逆冲,五脏如焚。
这等事,听着神奇,实则离危机只差一线。
姜义定了定神,将那点雀跃按了下去。
修行之道,最忌妄动。
眼下虽隐有苗头,却也不能逞一时之快。
还是待来日找刘庄主细问一回,再细细斟酌也不迟。
姜义拂袖而起,先去了后院,解了那点俗务,再慢悠悠折回屋里。
院中晨风带着点草木气,清润得紧,炊烟未起,几间屋子都还静着。
他也不急,挨屋走了一圈,轻声问了问昨夜观想的情形。
可惜几人答得都差不多,说的不过是「心头透亮些」丶「神意舒坦点」,倒也安稳,但总归无甚实质。
便是那最早精气圆满的姜明,也只是摇了摇头,语气淡淡的:
「还是一片雾,心念探进去,像是空里抓风,半点形象也寻不着。」
姜义听了,只是笑笑,轻轻颔首,勉励几句。
原想着大儿根基打得早,闺女悟性也高,怎麽说也该他们先行一步。
不成想,撇开那日在血阵惊变之下意外瞧见血光的小儿不算,头一个窥见魂象的,竟倒是他自己。
这事说来倒也玄妙,强求不得。
饭后,几人如常往老屋后的寒草地去。
远远便瞧见刘家的那小子早已候在地头,袍袖卷起,站得端正。
姜明站在前头,照例讲经,语声不高,却字句分明,句句落在寒风里。
姜义今日却没听太进去,神思浮动,眼角眉梢都带了几分闲意。
眼角一偏,正瞧见刘家的两个仆从背着空篓,又朝那片新开的寒地去了。
这回幻阴草种得比往年都多,古今帮练功用得又急,隔不了几日便要收一茬,周而复始。
姜义挂念着今晨体内异象,经也听不下去了。
心念一动,便起了身,回屋寻了把镰刀,顺手拎了个背篓,径自往那边走去。
那两个仆从见他过来,彼此一瞧,倒也没拦,只客气一句「劳烦姜家主」,便都低头干起活来。
三人各收了一篓寒草,背在肩上,一路不紧不慢,朝刘家庄子行去。
才进前院,就见刘庄主正抡着磨石,在磨那柄臂粗的钢叉,火星子溅了一地,热气扑脸。
见姜义来了,他赶紧撂下磨石,抖了抖手腕,笑着迎上来,道:
「这点粗活儿,哪里好意思劳烦姜兄亲自来跑?」
姜义径自把背篓往地上一放,顺手抹了把额头的汗。
那俩仆从自有人来接手,寒草一束束地抱进屋里去了。
姜义却没挪步,站在院中望着那柄钢叉,笑着说道:
「这寒草是留给村里孩子修心用的,姜某出一力,谈不上劳烦。」
他话音一转,语气也松了几分:
「倒是姜某,要多谢庄主所赠的风狸宝药,昨夜观想,竟大有受益。」
刘庄主闻言,眼中光芒一闪,面上却不动声色,只微一颔首。
心里却是留了意,悄悄探了些气机过去。
只觉对面这位姜兄神息清明,气血亦较往昔更显活泛。
不过那神魂之境,终归不同于筋骨气脉,气机虽动,神意却藏。
非是凝神静观丶细细体悟,断难瞧出真形。
姜义却不似藏掖之人。
他向来性子实诚,心里有几分得失,嘴上便带三分分寸。
此刻也不绕弯子,将清晨观想时所感,一一道来。
尤其那「气随念动」的异象,说得极细,语中带疑,分明是来讨教的意思。
至于那一缕神魂初显的端倪,他却没说得太清,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识海间似有微动,仿佛隐隐窥得一线脉络。」
并未细说那两点幽光的模样,言语一收,留了馀地。
刘庄主听得入神,眉宇不动,心头却已翻了个波澜。
那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是他亲自传下的。
那风狸,也是他翻了两座山,才猎得的灵物。
又配上老祖遗方,才凑成这一剂药引。
原也想着能助姜家一臂之力,讨个人情。
却没想到,真就在一夜之间,这位姜兄便初窥神魂之象。
虽未明形,但「有所感」三字,已是不凡。
不过细想下来,姜家这几年带给他的意外,又何止这一桩两桩。
那套呼吸法,练到极处时,几与道门中正法不差分毫;
那一手棍术,更是力随意转丶招法沉稳,绝非寻常江湖艺门可比。
起初还惊,后来见得多了,也就习惯了。
刘庄主心念转过,神情不显,微一点头,脸上却浮出几分真心实意的赞许来:
「姜兄果然是根骨不凡,天资殊异。不但短短数年便能窥得神魂边界,还能自悟其理,略有所通。」
他面上笑意更盛,出声介绍道:
「这『神旺之境』,讲的便是神魂之聚丶之明丶之盛。神若明,则感应通达;神若聚,则念能御气。」
「其妙处,姜兄方才已有所察,那便是气随念转,神可驭气。」
「此法一旦成就,不论调息养生,还是搏命交锋,都是足以改命换局的大事。」
他说到此处,语气不紧不慢,眉间却自有一股沉定之意。
姜义闻言,心头稍喜,却还有几分未解之惑。
略一沉吟,终于出声:
「既如此,为何适才我一念起,气机虽动,却又难以控稳,反生乱势,差点走岔?」
「可莫非是我神魂未凝成形,强度未足之故?」
语气仍平,眼中却凝着三分真意。
这等事,关乎生死根本,不问不安。
刘庄主听罢,只是微微一笑,轻轻摇头,语声缓得像风吹枯叶:
「非也,非也。」
「神魂强度,确有影响,却只决定你能调动多少气丶支撑几时。」
「可这气机能否听令丶受控,归根结底,还得看另一处,那便是心境之功。」
刘庄主话未说尽,便已抬手轻捻了捻胡须,语声不疾不徐,如风过林梢,缓缓续道:
「刘某先前便说过,这『神旺』属命,那『性功』属心。」
「虽非同源,却也隔溪相望丶水脉暗通。两道并修,方能相辅相成。若只偏修一脉,终归是独木难支,似那只臂擎天,总觉着力有未逮。」
他话至此处,目光悠悠落在姜义身上,神色间多了几分打量,也添了点淡淡的惋惜:
「姜兄在命功一道上,确实难得,气机贯通如注,运转自然,想来是有你一番根骨机缘。」
「可这性功,却迟迟只得心静,不得意定。」
他轻轻一叹,继续说道:
「神魂初凝,自有灵感浮动,凭那心静之境,自可牵引气机,不足为奇。」
「可未入『意定』之境,心神便难与气机相合,调之不应,御之不驭。虽可动,却难稳;虽有感,却难持。」
「一念稍偏,便生乱象。轻则气息错乱,难以调息,重则神息倒灌,五脏受伤,前功尽弃。」
「这便是那『心不胜气,反为所伤』的理数。」
言至此处,他似觉话说得也差不多了。
抬手一转,掌心不见光华,却自泛起丝丝微意。
姜义立于一旁,只觉他脚下未移半寸,整个人的气机却宛如水丝绵线,在他骨节脉络之间缓缓流转。
忽而气息一敛丶一凝,一掌如无物般落下。
那块原用于打磨钢叉的磨石,竟在无声无息中被平整劈成两截。
断口细润如镜,宛若被谁用一缕温柔极致的气息轻轻磨断,不见半分暴力残痕。
姜义早知这位庄主不俗,此刻眼见,却觉更胜传言。
那股气机不带锋芒,不显威势,温润绵长,圆而不滞,似动非动之间,已将控气之道演绎到了极致。
此中手段,不在掌力之猛,而在「可控」二字。
刘庄主却不以为意,袖口轻拂,便似方才那掌,不过拂了把灰尘。
「不过啊……」
他话锋微转,语气松缓些许,像是随口闲谈:
「这般手段,说到底,也还只是凡俗巧技罢了。气行如意,力道圆活,说穿了,不过是使得巧些丶走得妙些。」
说到此处,他眼中微光一闪,神情却平淡如常,语调也低了几分:
「若能将性功修至『神明』之境,再助神魂之旺,将那一缕神魂照得透亮丶明彻。」
「那才算是真正将这一身气机,握在了自己手里。」
他说得缓慢,语声不重,却如春雨落瓦,字字有落点:
「到那时,气不止通脉,意也不只御形。内可调息五脏六腑,温养神藏,延年驻颜;外则腾身御风,气化为刃,隔空取敌首级,如囊中探物。」
「更有望踏入『炼精化气』之途,洗去尘俗皮囊,破得凡胎枷锁。」
话到此处,他忽然一顿,眼角微微收敛,神色里浮出点若有若无的怅惘。
轻轻一叹,道声:
「只是那等境界……岂是凡人妄想可及?」
「须得大机缘,大根脚,天地开阖之间,一线入道之机,才勉强堪窥门径。纵然天资过人,若无造化相随丶时运相扶,终也只是画饼充饥丶空山听雨罢了。」
他这一番话说得极平,语声淡淡,不见起伏,像是闲时谈天。
姜义却听得眉心微蹙,心头也不免沉了几分。
眼下命功虽有寸进,神魂初凝,观想之路总算窥得些许光影。
可性功一道,却仍缺了一门「意定」法门,心念稍动,气机便起波澜。
这等「看得着丶使不得」的窘况,最是叫人窝心。
刘庄主一眼瞧出他神色有异,心里已猜着了七八分。
便笑了笑,轻摇了摇头,语气也跟着松快下来,带了点豁然的闲意:
「姜兄倒也不必为此郁结,方才所言,不过是性命双修的路数。」
「这『神旺之境』,本就是命功一路的极关,讲的是神魂聚炼丶识海自明,自有千般妙处,又岂全靠那性功驱策?」
说到这里,他语声顿了顿,目光微飘:
「世上练家子多如牛毛,十有七八只修命功,哪晓得什麽观想丶神魂。」
「可当中天资惊人的有之,命硬撞了大难大险的也有,刀头舔血,生死一场,神魂忽地自聚,气魄陡转,生生就闯进了『神旺』。」
他轻笑了一声,语气似带点调侃,又不失敬意:
「他们不会以意御气,不懂什麽『心静观象』,但那一拳出去,照样能崩山裂石,一刀横扫,也能取人首级于数丈之外。」
这话一落,姜义心头微震,登时浮出一个人影。
不是旁人,正是他家那小儿姜亮。
那孩子便是困于血阵,心神激荡之下,生生观出了那一抹血光魂象。
一念至此,他忙拱手请教。
刘庄主却只是摆摆手,笑意含而不露,道:
「谈不上什麽指教。」
「这等不经『意定』,不靠『心明』,便能驱动气机丶唤动神魂的门道,归根结底,不过是武学练到极致,自生其妙。」
他顿了顿,语气不紧不慢:
「那等光修命功丶不修性功的武夫,未必听过『观象』二字。」
「可只要拳脚刀剑练得透了,能把浑身精气神尽数灌进一招一式里头。」
「神魂自会应和,气机自会动转。哪怕他们一辈子都不知自己踏入的是何境,却也能一拳震敌丶一刀断风。」
这话说得不紧不慢,语里倒像不是在讲什麽境界。
姜义听得心头已然通透,拱手深深一礼,只道:
「多谢庄主点破。」
刘庄主笑而不语,袖中双手,仍捻着那点气定神闲。
姜义也不多留,拣起搁在门口的空背篓,袖口一拢,顺着熟路出了庄子。
回了院子也不歇,袖子一挽,取了根家中常备的长棍。
随手抄起,腕上一抖,棍花轻轻一挽,一套熟稔的棍法便打了开来。
一边舞棍,一边凝神体察,只觉体内那缕气息,如丝如缕,在经脉中流走,似缓实灵。
随着棍势起落丶身形转折,气息也随之而动:
有时汇于臂膀,带动棍梢,嗖嗖作响;
有时沉入腰胯,下盘顿时沉稳如山,脚步落地,竟生出三分磐石之意。
虽不如刘庄主那般意随气转丶气驭身行的火候。
但自有一股子气势,隐然透出些不同寻常的劲道来。
院旁那片新冒的荒草,被棍风拂过,伏了一片。
姜义见状,嘴角抿了抿,也不急着再练。
将木棍顺手倚在墙角,抖了抖袖子,返身进屋。
灯下磨墨展纸,片刻凝神后,才一笔一划写了几行字。
……
年节一过,柳秀莲便收拾停当,带着小丫头,上了李家派来的马车。
姜义送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
站在树下,将那封写满了字的信递过去,语气郑重,一字一句地交代:
「这信你可收好了,到了地方,务必亲手交到亮儿手里,莫要耽误。」
(本章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污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