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最新章节 - 贰林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一十二章 喜得大孙,经册千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12章 喜得大孙,经册千卷

三月春光,倏忽一晃,转眼新绿铺地。

柳秀莲便领着姜曦,踏风而归。

这一趟回来,不止人气儿热闹了几分。

后头还拖着两大车书卷经册,堆得满满登登,沿着村路一路颠着小石子进了院门。

听说是姜亮在州府奔波多日,一家家书铺摸进去。

当中不少冷门的经卷丶旁支的释义,是有李家帮衬,又借了校尉府的名头,才能淘换到这许多。

姜明一见,眼睛都亮了,在屋前招呼着丶指划着名,把李家派来的几个下人支使得团团转。

生怕搬歪了书角,压皱了书脊。

姜曦本想上前,说点州府见闻,聊聊热闹事。

怎料大哥只是「嗯嗯」两声,头也不抬,正一页页翻着书目,眼神专注得像要从纸缝里钻进去。

她站在一旁,嘴一撇,望着那一沓沓书册被小心翼翼地搬进屋中,终是没再多嘴。

想去找爹爹说话,却见自家娘不知何时已快步凑了过去。

一边抿笑,一边同姜义耳语,眉梢眼角尽是归家的温存。

姜曦小小地哼了一声,懒得在家里凑热闹。

拎起二哥早备下的糖饼果子,三两口咬了一块,一溜烟朝学堂那头跑去。

柳秀莲凑到姜义身旁,掩唇一笑,声音压得极低,语气却带了点掩不住的喜气:

「文雅那丫头生了个胖小子,七斤八两,白胖结实得很。瞧着呀,比咱家曦儿当年出来时还要壮上几分。」

姜义闻言,只是微一点头,嘴角含着点笑,心里却早已揣明白了几分。

李文雅的底子,说不上多高妙,却也比秀莲当年怀曦儿时强出不少。

骨肉匀称,气息安稳,呼吸法虽未精深,好歹也算入了门槛。

再加上那亮小子如今神足气满,连神魂之象都能观出一缕。

虽是偶然撞见机缘,可到底也是他自个儿的造化。

这等底子凑作一处,生出来的娃娃皮实聪慧,那是顺理成章,不足为奇。

「取了个什麽名儿?」

姜义随口问了句。

秀莲掩口一笑,眉眼弯弯:「亮儿原先起的,叫『姜先锋』。」

姜义一听,眉毛挑了一下,脸上笑意便有些绷不住了。

秀莲瞧出他的神情,笑意更盛:

「他也没什麽旁的意思,就是想着自己当年想当先锋,结果一脚踏空,做了斥候。」

「如今便想让这娃娃,替他把这念想圆了。」

姜义忍不住低声笑出声来,摇了摇头。

那小子一根筋的性子,素来就不擅咬文嚼字,一身的气劲,全用在拳脚上了。

如今取名这事儿,也没能改了本性,倒也不意外。

秀莲见他笑了,便又续道:

「后来大家伙听着那名字太冲,觉得不妥。亮儿也觉着有理,便省了个字,改作『姜锋』。」

姜义听了,神色不变,只是点点头:「听起来倒也顺口。」

他一向对后辈的名讳不大讲究,不求典雅雅驯,也不拘风水命理。

名不过是个符号,日子过得端正,拳脚练得硬朗,比什麽都强。

这时,秀莲微微侧了侧身,悄悄往他身边靠了靠,声音也低了些:

「这一趟去州府,倒有几家人托了文雅的门路,打听咱家曦儿有没有定下人家。」

姜义听着,神色没动,只嗯了一声,连眼角都没挑。

闺女年节那会儿已过了十二,依着外头的风俗,再过一两年,便是说亲的年纪。

眼下这般打听,虽还早了点,也不算稀奇。

只是那丫头,在他眼里还跟奶娃娃差不多。

一双眼清灵灵的,见了他还爱撒娇撒赖,哪像个说亲的年纪?

外头人家图个早早嫁出去,是怕年岁一过,就得多交几倍人头税,个个像赶集似的操心。

可自家在这荒山偏村里,连个正经户籍都挂不上号,这等俗务,倒也不用往心上搁。

再说了,那丫头本就是姜家这一代里,最得天独厚的一个。

根骨清奇,骨节利落,自小底子就扎得结实。

又耳濡目染跟着她大哥诵经抄典,也算间接受了后山那位的几分教化。

心性也静得过人,一本书翻三遍,字字记得牢,比她哥都多出一分悟性。

若真论起「性命双全」的底子,她倒还真是姜家最有望拔出凡俗的那个。

若哪日真碰上个天资相当丶心气相合的如意郎君,再托上一桩机缘。

说不定那娃娃生出来,便是天生仙种,开口便能吐气成文,走路就带风雷。

这是姜义心底藏得极深极深的一点念想。

虽是强求不得,可眼下,他也没打算急着替闺女定亲。

念头才刚转了个弯儿,便听村口那头传来一阵脚步响。

姜义侧头一看,只见刘家那小子正领着古今帮的几个后生,往寒地方向去了。

自家那丫头也在人堆里,手里拢着一捧糖饼。

一边笑吟吟地往众人手里分零嘴儿,一边跟那刘家小子说说笑笑,时不时还瞪他一眼。

姜义站在院口,手背在后,望着那一群热气腾腾的少年。

目光落在那丫头与刘家少庄主身上,眼神微敛。

这刘家小子,倒也算得上挑不出什麽刺儿来。

年纪虽轻,天资却不浅,练武肯下力,读书也不嫌烦。

性子正,心气纯,言行里透着分寸,礼数上拿捏得妥当。

再加上刘家根底厚实,庄子殷实,人丁清白,算得上顶好的门第了。

要是真能跟着姜明学出些门道,那便是再合适不过的结亲人选。

夫妻闲聊之间,那几车书卷早已被李家派来的下人一包一裹,尽数搬进屋里。

堆在屋角,压得地砖都沉了几分,纸墨香气扑面而来,连带着屋里光景都添了几分书卷气。

姜义转了个身,从内屋柜底摸出个小锦囊,捻出几枚碎银,递与那几个李家小厮,语声温和:

「路远舟车,又是晴又是湿,几位这一趟也算不易,拿去路上用点热饭。」

几个下人忙躬身作揖,嘴里应着「哪里哪里」,赶紧牵了马匹,赶着空车顺着村道退了出去。

车轮滚过旧青石,声响轻浅,不一会儿便没了人影。

院中登时便静了下来,只剩姜家自家的人气。

姜义这才收了神,转身进了屋,步子不疾不徐,往东厢门口那堆书卷走去。

只见姜明正蹲在那堆书册前,一手捏着张清单,眼也不抬地对着书堆细看。

姜义走近了几步,低头随意一扫,那纸上书目密密麻麻,怕有千卷之多。

再看那清单上的朱笔勾划,圈圈点点,倒已有大半都画了去。

他心里微一点头,未出声打扰。

除了这堆书卷,马车后厢还顺带捎了几包药材,多是市面上少见的品类,根络色泽俱佳。

姜义翻了翻药包,心里便有了数。

当即撩起衣角,往后屋鸡栏里走了一趟,从里头拎出一只养得结实的半步灵鸡。

趁着天光未落,灶火刚起,一锅药膳便煨了上去。

入了夜,饭桌上总算不复这几月的粗茶淡饭。

那锅汤便已药香四溢,鸡肉软烂脱骨,药草气融在脂油中,汤色泛着微光,光看着就叫人胃口张开。

兄妹两个吃得额角冒汗,脸颊微红,一时竟不说话,只管闷头往碗里夹。

饭后一歇,气血正足,兄妹两个便拎了各自的棍子,照例在院里打起招来。

棍风破空,呼啦啦带出几声劲响。

柳秀莲见了,刚要起身收拾碗筷,袖子还未挽起,便被姜义轻轻拉住了手。

姜义眼里含着笑,只顺势牵了她往院外走。

脚步才迈过院槛,便朝两个孩子随口丢下一句:

「你们娘亲许久未归,受不惯这山脚下的灵气,我领她去老屋住两日,顺顺气。」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