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 - 肥鸟先行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027章 钱法不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黄管事立刻说道:

「有的,当然是有的,草民这就让人拿来。」

不一会儿,黄管事抱着一叠的笺纸,重新回到了花厅中。

苏泽一看,黄管事果然是个伶俐的人,他知道苏泽的经济状况,也知道苏泽的性格,所以拿来的笺纸就是市面上的一般货色,但是也不会显得太寒酸。

这份七窍玲珑,也难怪他能在苏州同乡圈子里混这麽好。

黄管事说道:

「苏翰林尽管回帖,会馆会派人将回帖一一送到诸位大人府上的。」

苏泽不由感慨,黄管事的这份职业素养,比自己后世见过的领导大秘都不遑多让。

回帖肯定是要回帖的,乡党也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同乡这麽热情,苏泽不赶紧表示一下肯定说不过去。

苏泽将自己的新地址写下,又向同乡们表示了感激之情。

处理完了这档子事,苏泽又问道:

「黄管事,这会馆中可有种子贩售?」

「种子?翰林郎,这京师城内是没办法种地的,要买种子也要去京郊集市上,或者从农户家中收购。」

苏泽有些失望,看来会馆也不是万能的。

可就在这个时候,黄管事突然说道:

「对了,前些日子,申大人让我搜集北方的棉花种子,正好从北直隶的行商手里买了一批,翰林郎要吗?」

「棉花种子?」苏泽露出惊喜的表情,他本来只是想要种植一些粮食,但是黄管事提到棉花,他才想起来棉花这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可以改良的。

申大人?不就是申时行吗?

申时行要种子干嘛?

黄管事说道:

「翰林郎,您忘记了,申大人的泰山吴家,可是咱们苏州府有名的布商,应该是吴家听说北方有良种,想要引去南直隶种植。」

苏泽这才想起来,这个时候江苏很多地方是种植棉花的。

前世的时候,苏泽曾经听农业部的朋友谈过,一直到九十年代,江苏还有很多良田都是种植棉花的,江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棉花种植的大省。

原因自然很简单,棉花这种经济作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而江苏种植棉花的发端,是元代在江南成立的木棉提举司。

元代在江南推广棉花种植业和织布业,就是为了利用江南的人力和资源优势,换取海外贸易的利润。

从元代开始,江南的很多良田,都被用来种植棉花。

松江府的棉业,规模已经不亚于桑蚕业,比如徐阶的松江徐家,这些年兼并的土地,也大多用于种植棉花。

原因无他,种植棉花比种植粮食更赚钱。

现实中可能没有改稻为桑的国策,但是江南地区改农田为棉田,一直都是大趋势。

松江吴家想要转型棉布产业,也是很有远见的转型。

按照历史发展,大明朝的海疆政策很快就会转向,从朱元璋制定的「片板不得下海」,改为有限度的开放港口贸易,史称「隆庆开海」。

而开海自然要有贸易,无论是丝绸丶棉布丶瓷器还是茶叶,这些都会制造惊人的利润,流向东南地区。

无论是松江徐家,还是申时行老婆的娘家松江吴家,在这个时间点上大力投入到棉业中,如果说没有什麽猫腻,苏泽是不相信的。

这些年来松弛海禁的呼声在朝堂逐渐成了气候,也不知道是这些家族有商业嗅觉敏锐的聪明人,还是从朝堂中提前得到了消息。

苏泽不由内心叹息,古今中外,这种政商联系都是斩不断的。

甚至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都不被视作违法行为。

最大的商业红利都是政策红利,而最靠近决策中心的商人们,才能吃到这笔红利。

不过这件事,倒是提醒了苏泽「隆庆开海」这个事件。

嘉靖朝的倭乱已经平定,但沿海地区的走私活动依然难以禁绝。

所谓「隆庆开海」,实际上不过是对东南地区走私行为的追认,将无法禁绝的远洋贸易,变成朝廷可以监管的指定港口通商。

这个事件自己也可以利用一下,如果能找机会成为「开海」的首倡功臣,对于自己的仕途也会很有帮助。

而且高拱和张居正,都是支持开海的阁老。

自己的任务是【和一名内阁成员关系达到「亲密」】,苏泽自然是准备刷高拱的声望,在这件事上和高拱保持一致,也能提升自己和高拱的关系。

苏泽决定关注一下近些日子朝廷对于海禁的讨论,找时机上书请求开海。

黄管事命令手下拿来了一袋子良种,他对着苏泽说道:

「单论种植棉花,还是北方的更好,北方的绵种自然也更好些。」

苏泽点点头,棉花的种植范围很广,从热带到寒带都能种植。

但是无论是什麽品种的棉花,大体还是耐寒,怕涝,喜光的。

比起江苏地区,其实北方更适合种植棉花。

而且元代大力推广棉花,在各地建立木棉提举司,花了大力气在北方提升棉花种植的农业技术。

苏泽疑惑的问道:

「既然如此,为什麽不在北方种植棉花,再运到南方纺织呢?」

黄管事说道:

「原本确实是如此的,每年南方的漕粮入京,总要带点什麽东西返回南方,棉花就是最好的压舱货物,先帝那些年,咱们松江府的商人也都是这麽做的,每年漕粮入京的时候,都是会馆最热闹的时候,商人们在京师买上一堆货物,再租漕船运回江南。」

「那时候北直隶附近,都是大片的棉田。」

苏泽也没想到,大明的商品经济要比自己想的还要发达,自己这个想法竟然真的已经实行很久了。

他疑惑的问道:「北方种棉,南方织布,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为何不这麽做了?」

用江苏上好的良田来种植棉花,其实是极大的浪费。北方明明适合种植棉花的土地不少,南方的商人舍近求远,实在让苏泽想不通。

黄管事给出了一个让苏泽意想不到的答案:

「因为北方钱法不通,实在没办法做买卖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