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 - 肥鸟先行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1章 《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32章 《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疏》

京师之中,开始流传苏泽被都察院下了多张访单的消息,沈一贯也来报馆找了苏泽,但是苏泽并不以为意。

正如之间所说的那样,访单这种东西,只对普通官员有杀伤力。

对于苏泽这种简在帝心,在皇帝和内阁心中都挂上号的人来说,京察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区区访单受什麽惩罚。

腊月十九,京师的各大衙门,除了内阁和通政司等少数衙门,都已经封印锁衙,准备过年了。

敲定了年前最后一期报纸,编排完毕后,由罗万化亲自送去印书坊,报馆也准备锁衙了。

苏泽等到罗万化返回报馆,又领着报馆所有人开了一个年终总结会。

看着报馆的全体工作人员,整个报馆包括苏泽在内,有两个正品官员,两个庶吉士襄理,再加加上报馆属吏书手合计三十人,以及在印刷坊的几十名工匠和雇工,苏泽也升起了一股自豪感。

《乐府新报》从无到有,从一个临时机构变成这样一个部门,一个放在京师都算是含金量十足的部门,这是苏泽穿越以来的最大成果。

《乐府新报》虽然只有正品官员四人,但是四人可都是翰林官。

这其中还包含了两名未来的首辅!

恐怕日后研究明史的学者,再也无法绕过报馆,也不知道多少学者能以此为题水上多少论文了。

苏泽的年终总结不长,内容就是肯定成绩展望未来,接着苏泽又亲自向在场的官吏发放了「年例钱」。

年例钱,就是年终奖了。

当然,按照大明的最初设计,是没有这笔钱的,朱元璋给官员设定的待遇是很低的。

年例钱这种东西,属于自然演变的结果,到了今日已经成了半公开的潜规则。

京师居,大不易。

当官的可以为了前途,不要钱或者贴钱当官,毕竟能考上进士的家境都不会差,就算是苏泽这样的,也上赶着有人联姻,想要送钱资助的更是不在少数。

但是基层吏员就不行了。

大部分基层官吏都是升迁无望,如果没有足够的收入维持生计,那自然而然的就会靠山吃山,要麽贪墨衙门的公帑,要麽出去盘剥百姓。

人性如此。

苏泽并不反对如今对于官员的道德要求,在苏泽看来,中高级的官员是应该有道德追求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中高级官员都是应该有道德理想的,对他们提出私德要求也是应该的。

一个中高级官员的道德败坏,影响是成千上万的人。

但是对于基层官员,仅仅提道德要求却不保证待遇,那就有点耍流氓了。

年例钱这种钱,就是部门主官发挥主观能动性,给手下发的年终奖。

来源未必合法,主要也是为了调动手下积极性。

苏泽发的年例钱是请示过报馆总裁的,也就是内阁首辅李春芳,是苏泽用印书坊卖废纸的钱,加上报馆额外的订报收入,凑出来的一笔钱。

被罗万化叫到名字的吏员,都喜滋滋的接过苏泽手里的红封。

除了吏员抄手外,苏泽还表彰了几名工匠,这几个人是在工作的时候,提出改进方案,提升了印刷效率的印刷匠人。

苏泽给了他们双份的例钱,又当众表彰了他们的贡献。

散会后,报馆这一年的工作就结束了。

接下来要等到正月十五,也就是上元节过后才会重新开馆了。

就在这时候,沈一贯又溜进了报馆。

东宫也已经停了讲课,詹事府已经比报馆更早锁衙,这些日子沈一贯无所事事,经常来报馆串门。

当然,詹事府没锁衙的时候,沈一贯也经常来串门。

「子霖兄,汝默兄要回京了!」

申时行要回京了?

当年勘辽的事情早已经结束,使团正使洪朝选已经回朝,副使施笃臣高升,但是不代表荆州的事情就结束了。

按照处理辽王的方法,朝廷还需要将代王府的产业统计,按照宗亲的级别授田,多馀的土地还要收归官田。

开放宗室禁令,解除辽王宗室的禁令,安置代王府内的其他人,这些都是需要人干活的。

所以申时行又被张居正摁在荆州,彻底处理完了代王的事件,这才返回京师。

听说好友年前能回来,苏泽也十分的开心,又和众人约了等申时行回京给他接风洗尘。

紧接着,沈一贯话锋一转说道:

「子霖兄,关于你访单那事,越传越离谱了。」

沈一贯看了苏泽的脸色,这才小心的说道:「官员都说你有高阁老撑腰,有恃无恐,还有人罗列你的十大罪。」

罗列罪行,这也是大明官场常见的操作了。

这罪行也随着大明官场斗争激烈程度日益膨胀。

夏言倒台的时候是五大罪,严嵩倒台的时候是五奸十罪,历史上张居正倒台的时候是十四大罪。

自己竟然和严嵩并列了。

苏泽觉得这些言官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

沈一贯看到苏泽不在意,继续说道:

「不过子霖兄确实不用担心,这一年你做了多少事,陛下和内阁都看在眼里,如果京察你不不过关,还有谁能过关,访单上的罪名也都是些子虚乌有的事情。」

「毕竟没人敢说子霖兄庸懒。苏二疏的名号已经连地方上都知道了。」

在场众人都被沈一贯的笑话逗着笑起来,「庸懒」是都察院访单上常用的莫须有罪名,可偏偏扣不到苏泽头上。

你说苏泽庸懒?那敢问这朝廷中谁是有能的?谁才是勤劳的?

苏泽的称号已经从苏一疏进化到苏二疏,更有好事者统计,苏泽自从成为庶吉士后,所上疏无一不许,奏疏成功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百!

如此恐怖的奏疏数量,如此恐怖的成功率,再说苏泽「庸懒」,大明官场就没有「勤能」的官员了。

紧接着,沈一贯又说道:

「昨夜又发生了一件事,上了访单的孙翰林烧炭自杀了。」

「啊?」

罗万化问道:「可是那位御史齐康求字不成,这次被都察院访单上写了庸懒的孙翰林?」

沈一贯连连点头说道:

「正是那位孙翰林。」

「哎,孙翰林在翰林院蹉跎了十几年,都没熬到出头的机会,如果这次京察被黜落,怕是要致仕回家了。」

「也许是无颜见家中父老,所以烧炭自杀了。」

王家屏和张位听到这个消息,震惊的问道:

「就算是京察不合格,也最多黜落地方,何必要烧炭自杀呢?」

沈一贯叹息一声说道:

「翰林院中的这些老翰林,做了一辈子清贵的翰林,到了地方如何面对那些如狼似虎的胥吏,奸滑似鬼的差役?而且从翰林院贬出,就是由清入浊,到了地方上也被人看不起。」

「孙翰林大概也是一时想不开。」

听到这里,王家屏和张位也沉默了,初入官场的他们,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官场的残酷。

沈一贯又说道:

「说起来这件事,也牵涉到了子霖兄?」

「我?」

沈一贯点头说道:

「这孙翰林是烧炭自尽的,正是用了子霖兄在《乐府新报》上辨析过的炭毒。如今不少翰林都在为孙翰林鸣不平,又拿起子霖兄说事了。」

苏泽有些哭笑不得,这样也能和自己扯上关系?

孙翰林的遭遇,还是给众人极大的震撼,刚刚还欢声笑语的报馆公房内,一下子沉默了下来。

苏泽沉默了一会儿,走到书桌前提起了笔。

沈一贯疑惑的问道:

「子霖兄,马上都要锁衙了,你还写什麽?」

苏泽淡淡的说道:

「我要上疏。」

「啊?」

在场的众人都愣住了。

虽说内阁和通政司会值守到除夕,过年期间也有人值班,但那是为了处理军国大事和紧急军情的。

默认过了腊月二十,京师官员都开始休息,现在上疏?

沈一贯突然想起了苏泽「苏二疏」的外号,忍不住说道:

「子霖兄,你还真要凑齐一个月两封奏疏啊?」

说完这些,在场众人都笑了起来。

苏泽跟着笑了一下,但是他很快就收敛笑容说道:

「这封奏疏兹事体大,诸位还是不要附署了吧,若是有人问道,你们就说不知就行了。」

沈一贯和罗万化听到苏泽这麽说,反而说道:

「苏兄说的哪里话!你是要为孙翰林直言吧?这次都察院是欺人太甚了!」

王家屏和张位也点头,他们也为了孙翰林的死有点兔死狐悲,苏泽这样的风云人物大明朝几百年也没出几个,很多翰林都是庸庸碌碌的在翰林院混了一辈子。

如果这样也要被都察院刁难,那翰林院还有何地位可言。

但是苏泽却摇头说道:

「是,也不是。」

四人围了过来,却见到苏泽已经写下了奏疏的题目——

《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疏》。

这是什麽?

苏泽写的很快,而四人刚刚看完开头,都惊骇的退后两步。

「子霖兄!」

最先开口的是沈一贯,他脸色难看的说道:

「此疏一上,你可是要得罪万千臣工了!」

就连罗万化也连忙说道:

「子霖兄!这也太激进了!」

王家屏和张位更是不敢说话,他们只恨自己为什麽要凑上来,现在出言劝阻也不是,同意苏泽上疏也不是。

这份上疏递到朝廷,必然会在整个朝堂投下巨大的炸弹,怕是京师大小官员连年都过不好了。

苏泽却说道:

「诸位兄台不用再劝了,苏某已经下定了决心,这封奏疏我酝酿很久了,绝非是一时起意。」

沈一贯和罗万化对视了一眼,他们也清楚苏泽的性格,是不会因为他们的一两句话而改变的。

罗万化叹息一声说道:

「子霖兄,这样的大事,你还是先和高阁老商议下?」

苏泽却摇头说道:

「这件事恰恰不能和阁老们商议。」

罗万化还是满脸的疑惑,但是沈一贯听懂了,他说道:

「子霖兄,你这是要做孤臣啊。」

苏泽摇头说道:

「是不是孤臣,那要看站在哪边。」

「我朝厚待士大夫,可这天下谁人不苦?」

「京畿驿传,饷银克减,隆冬赤足驰递;通州漕丁,薪炭难支,蜷缩漏棚咯血;蓟镇戍卒,十户同锈戈,兵刃朽钝难御敌。」

「父母官父母官,吾等踏入仕途,对百姓尤若父母,可很多官员虚浮于事,天下有如此待儿之父母?」

「太祖设科道言官,本是为了劝谏君王,纠核大臣,可如今却沦为党争政争的工具。」

「都察院访单流于风闻,仅以『庸懒』二字就逼死一位翰林?」

「善钻营者能得'勤勉',拙言辞者便称'庸懒'。长此以往,谁人愿做实政?」

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大家都知道苏泽说的没错。

这房间中,就以苏泽做事情最多,而他在科道言官中的风评也是最差的。

六科十三道,确实已经偏离了设立的初衷。

苏泽继续提着笔写道:

「若是要做这孤臣,那苏某倒是愿意做这孤臣,若是此法真的能扭转官场之风,那自有天下万民支持我。」

听完苏泽这麽一段话,罗万化直接说道:

「子霖兄!我要附署!」

沈一贯见到罗万化这麽说,也跟着说道:

「我也要附署。」

但是王家屏和张位就沉默了,只恨自己为什麽要站在这里。

苏泽笑着说道:

「两位兄台的好意苏某明白了,但是之前就说了,此法是苏某一人的想法,所以这奏疏只能我来上。」

「而且具体的内容还需要再斟酌修改,两位还是回去吧。」

罗万化还准备坚持,却被沈一贯拦住,众人看着伏案急书的苏泽,只能离开了报馆。

「肩吾兄!」

沈一贯止住罗万化说道:

「明日汝默兄回京,我们提前和他说,让他好好劝一劝子霖兄。」

「子霖兄是想要做事的,可这封奏疏怕是连内阁都不敢支持。」

「在京察大计前,白白得罪科道,这又是何苦呢?」

罗万化是个死脑筋,他说道:

「我觉得子霖兄的法子挺好的,为什麽内阁会不支持?」

沈一贯也懒得和他多讲,他说道:

「反正子霖兄就算是上疏,也要拖到京察后再上,明日就请汝默兄好好劝一劝他!」

而写完奏疏的苏泽,将这封奏疏放入【手提式大明朝廷】中,结果直接让他傻了眼。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