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 - 肥鸟先行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6章 中兴的诱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246章 中兴的诱惑

这份奏疏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请隆庆皇帝亲自出席水晶宫博览会的开幕仪式,再由各藩属国朝觐使者向皇帝觐见。

这样就解决了沈一贯的难题。

苏泽起手又是一顿彩虹屁:

「伏惟陛下膺乾御极,德被寰宇。今京师水晶宫博览会告成,乃我朝新业之创举,万邦商货之总汇,谨请陛下亲临观览,以定社稷之基,立新政之标。」

紧接着,苏泽抛出了让隆庆皇帝无法拒绝的历史评价——「中兴」。

「昔管子通轻重之权,汉武开盐铁之利,皆因势导利之术。今四海货殖如江河奔涌,陛下执机杼而理之,则万民之福丶中兴之基尽在此会。」

看完奏疏,沈一贯的感想,「自己还得学啊」!

满朝文武,最能揣摩皇帝心思,挠得到皇帝痒痒肉的,就是苏泽了。

皇帝铁了心办了两年上元灯会,是什麽性格大家也都摸得差不多了。

可是摸清了是摸清了,能拍上皇帝马屁的机会确实不多。

皇帝可不是普通人,上元灯会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办的。

灵济宫大会这种,更是可遇不可求的。

而苏泽硬生生的又弄出了一个水晶宫博览会,请皇帝过去开幕!

就连朝鲜使者都知道的事情,皇帝能不知道?

只不过皇帝也是要脸的,这种事情总要臣下提出来。

而重臣也是要脸的,毕竟皇帝出宫对大明来说也是大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普通的官员也怕被同僚扣上谄媚君上的罪名,不敢随便上书。

苏泽就这样及时站了出来。

而请求筹办博览会的人就是苏泽,他邀请皇帝开幕也是理所当然。

苏泽将水晶宫博览会上升到向藩属国展示大明先进成果的高度上,同时又将博览会作为「中兴盛世」的节点提了出来。

苏泽又给皇帝加上了「中兴之主」这样的尊号!

沈一贯不得不服,也难怪苏泽每月两疏,事事皆允!

学吧!

沈一贯对苏泽五体投地,他当然知道这份奏疏的价值,就算只是附署的人,都能让皇帝记在心里。

苏泽如此大方的分享,让沈一贯都有些感动。

「子霖兄?」

「一甫兄已经署名了,肩吾兄是主客司郎中,这事情有你署名更名正言顺。」

听说罗万化已经署名,沈一贯再客气就是矫情了,他连忙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

通政司。

通政司经历官吴绍祖,对着一名新同僚说道:「胡兄,你这次回京,回通政司可是个好差事!」

「今时不同彼日,咱们通政邮递司,放在九卿衙门中,也都是排行前列的。」

这名年轻的新晋经历官姓胡,名祯,是刚刚从京外调回京师的,刚听说被吏部分配到通政司,只觉得天都塌了下来。

吴绍祖和这位新晋胡经历算是同乡,他主动领着胡祯熟悉通政司衙门,讲解通政司的公务。

等到靠近通政使的公房前,吴绍祖突然压低声音说道:

「不过胡兄,咱们通政邮递司有一个禁忌。」

听到吴绍祖这个样子,胡祯全身一颤,难道通政司闹鬼?

不会吧,朝廷九卿衙门还能闹鬼不成?

吴绍祖说道:

「这个禁忌就是,凡是背后议论大银台的,都会被远派海外。」

「啊!?」

胡祯惊呼起来。

他刚刚从京外调回京师,都觉得和下凡渡劫一样,远派海外?这是什麽恐怖故事!

要是这样,还不如留在京外当官,好歹不是离开大明啊!

吴绍祖紧接着笑了起来说道:「哈哈,这就是个传闻罢了,再说了,现在你想要远派海外,也没有位置啊!」

「请吴兄赐教?」

吴绍祖终于有了做前辈的机会,显摆说道:

「我大明在海外通政署,就只有朝鲜和南洋两座。」

「如今这两位主官都是刚刚到任,人员也都是齐全的,你想要外派海外都没有机会!」

听到这里,胡祯暂时放下心来。

但是刚刚是不是有人走过?

胡祯回头看了看,似乎看到人影走进了通政使的公房?

难道是错觉?

这通政司真是个邪门的地方。

通政使杨思忠在自己的公房坐下,拿起苏泽新上的奏疏。

这苏子霖果然走一步算三百步,这水晶宫博览会果然是早就计划好的,就是为了讨皇帝欢心。

这份奏疏定然会被通过,皇帝出席博览会,更是打响了水晶宫博览会的名声,提高了苏泽的政绩。

真是好手段啊!

杨思忠放下苏泽的奏疏,又想到刚刚在背后议论自己的经历官吴绍祖。

他翻开另一本奏疏,这是自己的好属下,南洋通政署主司张宣,在南下途中所写的一份奏疏。

张宣沿途南下南洋,船队停靠琉球后,给朝廷写了这份奏疏。

张宣在奏疏中介绍了琉球的形势。

琉球夹在大明和倭国之间,虽然保持对大明朝贡,但是局势并不乐观。

隆庆皇帝刚登基的时候,为了巩固和琉球的宗藩关系,册封琉球国主为琉球中山王。

但是倭国从五十年前开始,就已经渗透进了琉球。

嘉靖朝倭乱的时候,就有倭国使者假扮琉球贡使。

说是假扮,实际上是倭国已经渗透操纵了琉球,以琉球的名义朝贡。

倭乱平定后,琉球国内的局势依然很微妙。

隆庆二年的时候,琉球使团向大明贡「倭刀200柄」,但是明廷并没有追究,还回赐了礼物。

张宣在琉球停靠,打探了琉球国内的消息。

倭国萨摩藩的商人,控制了琉球国内的贸易,琉球港口倭国商人多如牛毛,甚至两年前琉球所用的铜钱,都是倭国铸钱。

这也是莱州铸币后,大明银元和黄铜币横扫整个南北亚,才将倭国钱币逐出了琉球。

此外倭国岛津家的势力也渗透进了琉球,倭国的神社和寺院都开到了琉球王城首里城内。

张宣在奏疏中汇报:

「王府政令不出首里城。」

张宣对琉球的局势表示忧虑,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在琉球成立通政署,强化对琉球的控制。

当然,张宣这份奏疏,到底是真的关心琉球的安危,还是想要拉一位同僚去海外和自己一样受罪,杨思忠这位大银台就不清楚了。

但是琉球事关重大,杨思忠这位通政使自然是极力赞同下属的意见,支持在琉球设立通政署,强化对琉球的控制。

——

四月二十六日。

水晶宫博览会开幕在即,在傅顺这个「土木狂魔」的努力下,水晶宫的主体展馆总算是完工了。

傅顺这个绰号还不是同僚起的,而是蒙古人在见识了东胜卫棱堡的恐怖后,给修造东胜棱堡的傅顺这样一个绰号。

而蒙古人本身的信仰就是万物有灵论,所以傅顺的形象又迅速神魔化,成为能让小儿啼哭的名号。

这些消息又被往来于草原的商人内销回大明,于是傅顺这个绰号就在京师传开了。

对于傅顺来说,水晶宫博览会的建筑是一门全新的学问。

钢为骨,玻璃为棚,还有那可以化泥为石的神奇建材。

这种可以任意塑性的神奇建材,在土木工程上就是一件神器!

只可惜苏翰林说了,这种神奇的建材,产量还很有限。

按照苏泽的配方,这种名叫水泥的建材,是用石灰丶矿渣丶石膏,经过高温煅烧而成的。

水泥的产量主要制约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炉温要求很高,目前只有房山玻璃窑,或者铁厂的炼铁窑这类的昂贵的窑才能烧制。

不过这个问题倒是不难解决,傅顺在库存钢材出清后,又准备扩建铁厂,到时候分几个出来专门煅烧水泥就是了。

第二个问题,则是原材料不够。

石膏还好,石膏算是添加剂,需要的用量不多。

石灰是水泥的主要材料,矿渣则是冶铁后的废料。

所以水泥厂必须要建造在冶铁厂旁边,煅烧石灰还需要大量的燃料。

最后问题还是落在了煤炭上。

好在京畿周围不缺煤矿,只要煤炭开采能提升上来,那水泥的产量也能飞速提升了。

不过今天傅顺又接到了一个消息,皇帝要带领藩属国朝贡使者,参加水晶宫博览会的开幕仪式。

隆庆皇帝又下旨,在京官员和家眷,京营和锦衣卫百户以上军官,京师的勋臣丶宗室,国子监生和武监生,皇家和官办工坊的大匠,都可以参加这次观礼。

而工部需要在三天内,建造一座临时观礼台,又要满足皇帝的要求,容纳足够的观众,还需要满足现场安保的要求,保障皇帝和重臣们的安全。

傅顺骂骂咧咧的回到工地,再次喊来督造的手下道:

「也不知道是哪个狗东西,上疏请陛下来观礼,还是老办法,用竹子和土石搭建,必须要在三日内完工,否则老子就先拿了你的乌纱,再去向雷阁老请罪!」

傅顺这手下消息比一门心思干土木的傅顺还灵通些,他连忙说道:

「听说请奏陛下来观礼的,是苏翰林。」

「狗,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苏翰林?」

面对手下的目光,傅顺迅速改口说道:

「陛下亲自来观礼,正是对我们工程的重视,还不精神起来,速速开工!」

——

不过苏泽的日子也不好过。

「苏师傅!帮帮我!」

朱翊钧眼睛含泪,无助得看着苏泽。

面对弟子求助的目光,苏泽这一次也没有办法了。

朱翊钧听说了博览会的事情,也要去参加开幕式。

但皇帝要出城参加开幕式,那太子就要留在宫里了。

毕竟是在皇城外,帝国皇帝和帝国继承人出现在同一个地点,历史上有过太多的经验教训了。

所以这一次隆庆皇帝带着一后一妃(李妃)出席开幕式,却留着儿子在东宫守家。

听到这个消息后,朱翊钧自然就求到了苏泽头上。

苏泽只能说道:

「陛下已经下旨,您还是留在东宫,不过等到闭幕式的时候您再请陛下让您去吧?」

「还有闭幕式?」

苏泽连忙说道: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博览会也要有始有终嘛,既然开幕式有陛下亲临,那闭幕式就可以变成百姓同乐,殿下可以邀请京师戏班来表演,让百姓观戏。」

听到这里,小胖钧的眼睛也亮了。

父皇出席开幕式,城外肯定是要戒严的。

这不就和祭祀祖宗的祭典一样了吗?

还不如像苏师傅说的那样,等到闭幕式的时候再去。

安抚好了弟子后,朱翊钧又讲起了南洋的事情。

「苏师傅,国舅又来信了,果然和孤说的一样,南洋的汉人商人传回消息,佛郎机人真的在满剌加备战!」

在海商游戏玩腻了之后,小胖钧又迷上了兵棋。

苏泽按照前世的记忆,搞了一套兵棋推演的规则,小胖钧就让自己的舅舅搜集南洋海图,打探葡萄牙丶西班牙丶奥斯曼人在南洋的部署,在明伦堂内打造了一个巨大的兵器棋盘。

「苏师傅,您觉得这次谁会赢?」

苏泽看着巨大的棋盘,小胖钧还像模像样的让工匠做了几个船模放在棋盘上,散落的棋子可以看出来,在自己来之前刚刚经过了一次推演。

苏泽说道:

「殿下,微臣觉得应该是佛郎机人。」

听到这个结果,小胖钧露出失望的表情,而这时候一名小太监说道:

「殿下,是仆臣赢了!」

苏泽看向这个小太监,好像是最近刚刚被派来东宫伺候小胖钧的太监,好像是冯保的义子名叫陈矩。

看来是小胖钧闲着无聊,让小太监和他一起推演,最后结果是小胖钧推演错了。

毕竟太子还是孩子,这小太监算是他不多的同龄玩伴,恐怕也正是陈矩这种活泼的性格,才让朱翊钧愿意和他玩。

朱翊钧还嘴硬道:

「苏师傅,这西班牙人可是要比佛郎机人船坚炮利,他们大军跨洋而来,对满剌加势在必得,又有奥斯曼人虎视眈眈,佛郎机人还能守住?」

苏泽说道:

「殿下,海上作战不比路上,西班牙人远渡重洋而来,对满剌加水文地理都缺乏了解,比不上佛郎机人经营多年。」

「奥斯曼人是要做黄雀,他们和佛郎机人在香料生意上有竞争不错,但是和西班牙人可是世代死仇。」

「庙算之道,这些也都是要考虑进去的。」

小胖钧若有所思,对着苏泽说道:

「苏师傅,再来一局!」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