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8章 保住兵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70章

烟花放了两刻钟多才结束。

京师不知多少目光都投向了这里,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方向正是镇国公府邸的方向。

就连皇宫中的朱祁钰,也都站在殿外朝着这方向看了许久。

宫中的烟花放的时间并不长,就是意思意思,并且放的时间也挺早的。

因为自从顺天的皇宫修建完成之后,失火了好几次,每次都损失惨重。

东宫,小太子朱见深不舍的收回目光。

“贞儿姐姐,刚刚的烟花是谁家放的?竟然比宫里放的烟花还好看。”他看向陪在身旁的宫女,好奇道。

“那是镇国公府。”贞儿回答。

她幼年就入了宫,因为为人聪慧机敏,几年前被派来东宫照顾小太子。

“我记得小时候,镇国公府每年的烟花都放的很长,很好看,只是近些年来再没怎么放。”

“可能今年是镇国公在,又好好放了一次。”

贞儿说着,眼中满满都是回忆。

一旁的小太子听到这话看向身旁的贞儿,注意到她的神情,忍不住问道:“贞儿姐姐很喜欢看?”

“是啊,我小的时候,最期待的就是每年镇国公府放烟花的时候了。”

“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很忙,都没有看到,为此我还伤心了好久。”

贞儿回答道,想起曾经的迨拢褂行┎缓靡馑肌

这也就是在小太子面前了,在其他人面前,她可不会说。

照顾小太子的这几年,她打心底将小太子当成自己的弟弟。

二人私底下的关系是很不错的。

小太子有什么也会跟她说。

听到贞儿的话,小太子默默记在心底,目光也从她的脸上收了回来,再次投向了镇国公府的方向。

稚嫩的脸蛋上有和年纪不相符的成熟。

此时的天色很晚了,小老三一家也准备告辞回去了。

他本就是怕师叔孤单,才过来陪师叔过年的。

现在目的达到,也是时候回去了。

他住的地方离这里其实并不算远。

回去也用不了太长时间。

差人去将马车牵到正门等候,小老三的马夫一直在府上等候,年夜饭也是和府上的下人一起吃的。

杨轩又给小老三准备了几坛好酒,和小虎夫妻送他们一家出门。

“酒还是要少喝,你现在已经不是年轻小伙了。”杨轩和小老三并肩走在众人之前,一边走一边对着小老三叮嘱。

哥仨现在就只剩小老三了,他也希望对方能够再多活几年。

小老三能够感受到师叔对自己真切的关心,他点点头,认真应了下来。

因为他能理解师叔的孤独。

若是在平时的话,听到师叔这话,他肯定会说‘我劳累了一辈子,就不能享受享受嘛’,但现在嘛,显然不合适。

杨轩就像个老妈子一样,跟小老三叮嘱了很多,他还想叮嘱些什么,却发现已经出了大门了。

这段路还真是够短的。

“好了,马车已经到了,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晚上又这么冷,你们还是早点回去吧!”

“什么时候想过来了都可以。”杨轩道。

都在京师,住的也不算远,所以也就没必要再把人留在门口吹冷风了。

“那师叔,我们就先回去了。”小老三点点头。

“嗯。”杨轩轻轻颔首。

朱祁t也带着老婆孩子向杨轩躬身行礼感谢。

随后几人相继上了马车。

小老三又掀开窗帘,和杨轩挥手告别。

送给小老三的酒,刚刚下人已经搬上了马车。

目送着小老三他们的马车远去,杨轩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

杨轩不动,小虎夫妻自然不会动。

杨轩不怕冷,但其他人不行,没一会儿就已经冷的发抖了。

“走吧,我们该回去了。”杨轩回过神,对着小虎夫妻说道。

下一刻,就在杨轩转过身的同时,一阵钟声传来。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啊!

从此刻开始,景泰四年已成为了历史,景泰五年正式开始。

杨轩的身形只是顿了一刹,就穿过大门,走了进去。

小虎夫妻跟在身后。

随后身后就传来了哐的一声,大门关上了。

……

第71章

其他人的年假还没有结束,小虎就已经开始忙了起来。

初五的时候又下了一场雪,整个京师一片银装素裹,好在并没有造成灾祸。

街上还是看不见多少人影,有的基本上都是拜年的。

这几天,杨轩就没有出门,连皇宫都没有去。

朱祁钰亲自过来给杨轩拜了个年,正好和定国公府的人赶到了一块儿。

这也省的杨轩再麻烦一次。

初三于谦也登门了,二人虽然闹出了一点分歧,但毕竟大过年的,对吧?

所以此次登门,二人相处的还是很和谐的。

后面就没有什么人登门拜年了。

这一次杨轩杀的人太多了,手段也是极其残忍,大家唯恐避之不及,谁还会想着往上凑?

若是在没发生这些事情之前,来给杨轩这个镇国公拜年的人绝对不会少,毕竟镇国公的威望还有功绩,大家都是知道的。

但现在,还是算了吧!

惹不起,那就躲着点儿!

正月十五上元节过完,京师各部门的官员就要开始忙起来了。

一个个劲头十足。

由于去年的时候杨轩抓了不少人,现在各部门空缺的职位很多。

虽然从翰林院,国子监调了不少人填充,但这都是为了缓解人手不足的问题,想要升官往上爬,他们显然还不够格。

更何况想要进步的官场老人可不少,他们岂会让新人走在自己前面?

要知道,空缺出来的职位,可不乏正三品的侍郎。

以往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进步,要么熬资历搞好政绩工作,慢慢升迁,要么就是搞好人际关系,找一个大腿抱着,再要么就是等前面的人把位置空出来,再上,不过最后这一种,竞争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很多人子啊一个位置上干到年龄到了,也看不到更进一步的希望。

现在好了,空出来的职位很多,竞争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

迟迟看不到升迁希望的官员们,好像绽放出了人生的第二春。

上一次还是跟先帝出征的官员全军覆没,空出了不少职位,让不少人前进了一步。

现在才过去几年时间,又出现了这么多的空缺职位。

而且空出来的职位远比几年前的那一次更多。

从这方面来讲的话,那些迟迟得不到晋升的官员还要感谢一下镇国公,若不是镇国公,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要知道,不仅仅是京师有空缺,地方上也同样有空缺。

这一次镇国公掀起的大案,规模是很大的,几乎是波及全国各地。

可以这么说,原先的蛋糕被分的差不多了,但经过镇国公这一遭清算之后,原先被分走的蛋糕被吐出来了很多,以前很多分不到蛋糕的人现在也有机会分到一块了。

这分蛋糕的权力杨轩并不打算插手,他终究不是皇帝,名不正不顺。

最好还是由朱祁钰亲自来,也能让其借此机会,好好笼络一下人心,巩固一下自身的权力,同时提拔一批能干事,敢干事的官员。

杨轩最多就是从大局方面提一下建议。

这个杨轩已经向朱祁钰暗示过了,相信他能明白的。

这也算是两人之间的一种默契了。

人事大权掌握在手中,朱祁钰手中的筹码更多,在和臣子斗争的过程中,牢牢占据上风。

可谓是春风得意。

别看他一天累的跟狗似的,说不定他甘之如饴呢?

上元节过去没几天,杨轩就收到了一封来自西域的信,是徐显忠的信。

按理说信应该在年前就到的,但是半道大雪封路,就一直耽搁到了现在,才送到杨轩的手上。

信中主要说了杨轩离开后西域这段时间的发展情况。

徐显忠做的很不错。

虽然是按照杨轩离开前制定下来的政策治理,但西域实在是太大了,南北、东西相距数千里。

这么大的地方,一般官员就算有杨轩留下的政策指导,也会手忙脚乱,甚至乱糟糟毫无头绪。

徐显忠接手之后没有出现乱子,让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足以证明其能力。

也不枉杨轩在其身上费的心思。

信很厚,字很多,说完了西域的情况,徐显忠又在后面说他已经听说了京师发生的事,并表明自己会一直支持师叔祖的,最后在信的末尾说估计信到京师,差不多就快过年了,所以提前给杨轩拜个早年。

只是徐显忠没有想到,因为天气的原因,这信直到上元节都过完好几天才送到杨轩的手上。

看完信,杨轩一个人静坐了许久。

等回过神来,就走到书桌前开始给徐显忠回信。

次日,再让人给徐显忠送过去。

……

第72章

“爷爷,现在牢里关着的那些人,这个冬天有些没撑过去。”

“但剩下的,还是有很多。”

“如果还是秋后问斩的话,一两年的时间肯定处理不完。”

这天小虎下值后,来找杨轩,和他讲了一下牢里犯人的情况。

去年一年,抓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京师的各大监牢装满之后,又在军营修建了监牢装囚犯,后面又扩建了好几次。

光是看守这些犯人,就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

更不用说这么多的犯人每天都要消耗不少的粮食。

“算算也快开春了。”

“春耕的时候不是还要祭祀嘛,到时候先拉一批人出来砍了。”

“让他们活着也是浪费粮食。”

“对这些人,也不必遵循什么秋后问斩了,春耕开始后,每隔上几天就拉一批出来砍了吧!”

杨轩略一思索,便道。

他不想在这些人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小师妹还在金陵等着自己回去呢!

于是打这之后,每隔几天就有一批犯人在菜市口被斩首。

京师上空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久久未散。

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景泰六年夏初才结束,事后有人统计了一下在此案中被杨轩斩杀的人数,十多万将近二十万颗人头啊!

差不多要赶上洪武朝被老朱处决的人数了。

而这一桩案子,也在今后的史书上被誉为大明第一大案,史称《景泰大案》。

其波及之广,残忍程度,堪称大明立国以来之最。

而作为一手主导此案的杨轩,也被打上了诸如“屠夫”、“刽子手”、“鬼面无情”(这个标签是因为杨轩经常戴着一副鬼脸面具的缘故)等等一系列标签。

哪怕在此案结束后的很多年,只要提起杨轩这个名字,官场上的许多大佬都会感到心惊胆战。

他们没有经历过洪武朝,也只是在《太祖实录》中看过洪武朝的官员过得是如何艰难、恐慌。

但在景泰朝,却是切切实实的体会了一把。

太恐怖了!

每天一睁眼就是听说又有多少人被砍了脑袋,他们生前是何等的风光,其中不乏朝堂上的大员,亦或在某一地呼风唤雨的存在。

但最终都成了镇国公的刀下亡魂。

在这期间,镇国公杨轩外出的时候,也遭受过逃过一劫的余孽的刺杀,或暗杀。

但最终都没有得逞。

杨轩的身边时时刻刻都隐藏着有着暗卫和锦衣卫双重身份的人员。

你死我活的斗争,杨轩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准备。

借此机会,顺藤摸瓜,又抓了不少逃过一劫的余孽。

最后都送到了菜市口的刑场上。

杀了十多万人,行刑的刽子手换了一批又一批,用废的大刀同样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杨轩,从始至终,都没有什么变化。

死在他手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刑场上,现在已经数不清了。

早在很久之前,他就已经达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成就,所以不会有半点的不适。

作为杨轩好友的于谦,看着他杀了这么多人,却什么也做不了,心底很不是滋味。

他不是同情那些犯官,而是牵连在此案中的无辜之人,还有孩子。

没有人敢保证这一桩大案之中没有牵连无辜之人,杨轩也不能。

但他还是做了。

要斩草除根,就不能有任何的心慈手软。

他在上面吃过大亏。

为此不惜背负更多的恶名、骂名。

当得知所有人都被杨轩斩杀了的时候,于谦长长叹了口气,当夜失眠了。

或许在他看来,自己这一次也成了刽子手。

杨轩并不知道于谦的心理活动,他已经在准备离开京师了。

……_c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