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1章 援军到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也不知道张永他们到哪里了?”

“杨一清那边还能不能坚持住?”

朱厚照的脸色并不算好,一路上都没有怎么笑过。

他们这支队伍的速度自然是比不上张永他们那一支骑兵的,但也不算慢了。

毕竟队伍当中,绝大多数都要靠步行。

“相信你的臣子和将士。”

“你是皇帝,这个时候要有信心!”

杨轩递给朱厚照一个饼子,在其身边坐了下来。

“我知道。”朱厚照接过饼子,咬了一口。

“现在,朝中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朱厚照继续道。

“有李东阳在,乱不起来。”

“如果你实在担心,我们就先回去,让大部队后面慢慢追赶!”

“你现在着急也没什么用,又不可能直接飞到在场上去。”

“先吃饱喝足,养足精力,明日一早就出发。”

杨轩缓缓说道,让朱厚照焦急的心情平复下来。

说起来,朱厚照经历的还是少了。

还做不到遇大事面不改色,稳如泰山。

“好,明天就出发,先回京师坐镇!”

说完,朱厚照又用力咬了一口饼子。

身旁的杨轩见此又将水囊给朱厚照递了过来。

一夜无事,翌日天刚亮朱厚照就安排好大部队的行进,带着一百多名锦衣卫和杨轩骑马先回京师去了。

大部队在后面慢慢追赶。

而在西安府这边,战事也异常激烈。

叛军调整了部署,加强了攻势。

整整一个上午,叛军有好几次都登上了城墙,但好在最后都被杀了下去。

可敌人却是源源不断。

守城将士们的伤亡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有盔甲的保护,虽然减少了战死的将士,但受伤的却越来越多。

城内的药材也在快速消耗着。

而官府的官吏也在组织人手不断运送伤员,运送物资。

守城他们帮不上多大的忙,但在后勤上他们却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城内的秦王府在秦王的带领下,也在做一些后勤方面的事。

杨一清坐镇巡抚衙门,统筹全局。

对于一些趁机囤积物资发财的奸商,杨一清也是下令严惩不贷,杀了不少人。

家中男丁家仆全都拉到城墙上去守城。

在杨一清的强硬手段下,城内各方团结一致守城。

不过,情况也是愈发的危急。

不到两天的时间,火药便消耗殆尽,火炮失去了作用。

像是石榴炮,“燃烧弹”等都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一战,已经迎来了最危险的时刻。

杨一清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亲自登上城墙,上阵杀敌,鼓舞士气。

在他的带领和鼓舞下,守军打退了叛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就这样他们又坚持了两天时间。

杨一清身上的盔甲都已经沾满了鲜血。

晚上的军事会议上,他听着手下汇报伤亡和物资消耗情况,神色不变。

大将风范在他身上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现如今,像是滚木石等守城物资早已消耗干净,今天的战事,都已经开始拆民房了。

看着稳如泰山的杨一清,在场的将领以及官府的官员心中也不慌。

杨一清的能力在这一战之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场众人没有不服的。

听完汇报,杨一清又开始下令布置任务。

……

与此同时,在距离西安城八十里外。

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正在休息。

篝火前,几名将领看着地图,商量着什么。

不多时,探查情况的斥候回来禀报情况。

“报!”

“将军,西安城还在我们手中……”

斥候将探查到的情况详细说了出来。

徐鹏举、张永等将领将目光投向了徐光祚的身上。

后者才是这支大军的主将,怎么打,什么时候打,是由他决定的。

徐光祚没有第一时间说话,而是捡起几枚石子,在地上将敌我双方的部署展现出来。

“根据情报,叛军的斥候放出了三十里,基本上都在西面,也就是我们这个方向。”

“叛军虽然没有从西面攻城,但也埋伏了伏兵。”

“我决定,绕过叛军的斥候和伏兵,掏叛军的屁股。”

“另外再派人联络杨大人,与我们配合,反攻叛军。”

“虽然我军兵力不占优势,但我们都是骑兵,全员披甲,打一群乌合之众不成问题。”

“而且叛军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消耗,士气也下降了不少。”

“此战,我们必胜!”

话音落下,徐光祚的拳头紧紧握了起来。

“徐将军,陛下命你为主将,你说怎么打就怎么打,我们都听你的。”张永率先表态,他代表的是皇帝。

在他表态后,徐光祚、施墨卿等人也纷纷表态。

见状,徐光祚环视一圈众人,微微颔首。

“好,让弟兄们抓紧时间休息,接下来我们就要赶路了。”

“是。”

随后,徐光祚又写了一封信,派人去送给杨一清。

在休息了半个多时辰后,徐光祚便带着大军出发了,八十里只是直线距离,而要绕路的话,就不止八十里了。

直到快五更的时候,徐光祚派出联络人员才见到杨一清。

后者看到徐光祚的书信之后,脸上忍不住露出喜色。

“太好了!”杨一清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援军总算是来了!

“来人!”

“大人!”

杨一清刚刚打算让人将援军到来的消息传出去,但想了想又放弃了这个想法,于是又下令封锁知道徐光祚派来了联络人员的消息。

尽管将援军到来的消息告诉将士们可以鼓舞士气,但叛军也能在交战过程中察觉到异常,猜测到援军可能已经到来的消息,提前做出准备。

这种时候,一丝一毫的意外都不能出现。

知道援军到来却不能说出来,这种心情确实憋得难受。

此时距离天亮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杨一清也不打算继续休息了。

他现在整个人都很兴奋。

他来到沙盘前,根据徐光祚的信,将他们的行军路线标记出来,推算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叛军后方。

杨一清算了算,最快也得到下午。

毕竟在绕路的情况下,路程是翻倍的。

……_c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