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0章国为民国,非君之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武昌起义,就像一个信号。

信号一响,整个帝国,瞬间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

【十五个省份,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天幕的地图上,代表独立的旗帜,从武昌开始,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至大半个中国!

那幅曾经让帝王们引以为傲的,象征着“大一统”的版图,在极短的时间内,分崩离析,支离破碎。

这已经不是王朝末年的衰败了。

这是彻彻底底的,人心丧尽,墙倒众人推!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清廷在惊恐中,重新启用了那个被他们罢黜的,手握北洋重兵的男人——袁世凯。】

【然而,这位乱世枭雄,早已心怀鬼胎。】

画面中,袁世凯一边利用北洋军,向革命军施压,另一边,又与南方的革命党人,暗通款曲。

他,要用这摇摇欲坠的王朝,来换取自己未来的权力。

【12月,一位身穿西装,目光坚毅的男子,从海外归来。】

【他,就是被后世尊称为“国父”的,孙中山。】

孙中山的出现,让迷茫的革命,有了新的方向。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一个全新的国号,响彻云霄——】

【中华民国,成立!】

【面对南方的革命浪潮,和袁世凯的“逼宫”。】

【孤儿寡母的隆裕太后,和年仅六岁的末代皇帝——溥仪(宣统帝),别无选择。】

【1912年2月12日。】

紫禁城,太和殿。

气氛肃穆而悲凉。

年幼的溥仪,坐在那张过分宽大的龙椅上,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他并不知道,今天,将意味着什么。

隆裕太后,以他的名义,颁布了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诏书。

【《清帝退位诏书》】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当诏书的内容,在天幕中缓缓滑过。

所有帝王,都沉默了。

他们听到了。

“共和”。

他们也听到了。

“国民”。

一个统治了中国268年的王朝,在这一刻,正式宣告终结。

一个延续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在这一刻,被画上了句号。

天幕的画面,最后定格。

一边,是年幼的溥仪,走下龙椅,落寞地离开太和殿的背影。

另一边,是中华民国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在南京总统府的门前,冉冉升起。

旧的时代,结束了。

新的时代,在迷茫与希望中,开启了。

【从1840年到1912年,这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痛苦,也最剧烈的一段转型期。】

【它深刻地证明:封闭落后必然挨打,而真正的救亡图存,必须与制度变革、民族觉醒相结合。】

【清朝的灭亡,并未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但它终结了帝制,为后续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