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婉风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8章 暗流涌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朕怀疑什么不重要。”皇帝打断他,语气森然,“重要的是,他们快要藏不住了,你们此番,算是替朕又撬开了一道缝。”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雨后初霁的天空:“听爱卿,你当前的要务是安心养伤,婉儿,”他转向她,“朕将他交给你了,务必让他尽快好起来。”

“至于那些暗流……”皇帝的声音冰冷而充满力量,“且让他们再蹦跶几日,日后……朕一并清算。”

说完,他不再多言,起身离去。

室内重新恢复了安静,阳光依旧温暖,却沾染了一丝山雨欲来的凝重。

听风吟看向婉儿,眼中满是忧虑。

婉儿替他掖好被角,眼神平静却坚定:“朝堂之事,自有皇上圣断,你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养好身体。”

她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绝决。

听风吟望着她沉静的眉眼,心中的波澜渐渐平息。

他轻轻反手,极其虚弱地、试探性地握住了她放在榻边的手。

婉儿微微一怔,却没有抽回。

窗外,暖意洋洋。

而窗内,共同历经生死考验的情感却在无声流淌,成为那无声暗流中最坚实的依靠。

白玉堂静室内的药香和室外的暖阳,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开。

皇帝离去时带来的那份沉重,并未随之消散,反而如同阴云般缓缓沉淀下来。

听风吟服了药后再度沉沉睡去,呼吸虽仍微弱,却总算平稳。

周婉儿仔细替他掖好被角,方才那片刻的温存与安宁,已被皇帝带来的消息冲击得七零八落。

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明净的蓝天,心头却压着一块巨石。

太后倒台之象已现,却并非终结,反而更像是捅开了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

果然,当日下午便有了映证。

首先是一位须发皆白、身着超品国公朝服的老宗亲,杵着先帝御赐的鸠杖,几乎是被内侍搀扶着,“闯”到了紫宸殿外,声泪俱下地请求面圣。

他口口声声说“家丑不可外扬”、“陛下当以孝道治天下,岂可因些许钱财之事幽禁母后?如此岂不寒了天下臣民之心?”

紧接着,几位素以“清流”、“直臣”自居的御史大夫,联名上了一道措辞“恳切”的折子。

折子的字里行间无不围绕着“孝道”、“皇室体面”做文章,看似劝谏,实则颇有向皇帝施压之意。

“太后纵有过失,不过是些许钱财之事,今其在宫内思过便可,不用如此兴师动众、查抄宫闱,甚至掀起佛座,此举恐动摇国本,令天下非议,非明君所为。”

他们绝口不提那四十万军饷,更无视“镇国”二字背后的谋逆之嫌,轻描淡写,避而不谈。

甚至有位翰林院的老学士,在教授皇子功课时,“无意间”讲起了前朝因“苛待亲族”而失德的典故,言语唏嘘,意味深长。

这些举动,好似一种无言的默契,从不同的方向,攻向皇帝。

紫宸殿内,天保皇帝面沉如水,看着御案上那几份看似冠冕堂皇、实则包藏祸心的奏折,指尖冰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