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婚姐姐,上司追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6章 查出系统脆弱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但余夏能感觉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目光,以及他们背后与江静知频繁的低语沟通。“江老师,这次天天的成绩……”徐茹萍在电话里难掩担忧。

“阿姨,我看过试卷了,”江静知的声音冷静而专业,“各科都有一到两道题出得比较偏,特别是物理最后那道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交叉很灵活,超出了上学期复习的主流范围。余夏在这些题目上失分,更多是适应性问题,不是基础和能力滑坡。”

她的分析客观在理,但放下电话后,她眉宇间也有一丝凝重。她知道,对余夏而言,重要的不是别人的看法,而是他内心那道不容逾越的标尺。

书房里,余夏对着摊开的试卷,沉默了很久。

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眼神专注地扫过每一个红叉和扣分点,不是在懊恼,而是在进行一场冷静的“事故分析”。

然而,尽管理性上他认同江静知和老师的说法,但一种难以言喻的沮丧感,还是像细密的蛛网,悄无声息地缠绕上来。

这种情绪并不激烈,却带着一种沉重的粘滞感,让他做题时不如以往那样心无旁骛、行云流水。他主动联系了负责跟进种子选手心理状态的老师。

李老师,一位气质温和、眼神敏锐的中年女性,将余夏请到了她的咨询室。

咨询室布置得温馨而简洁,窗外绿意盎然。

李老师没有一上来就谈成绩,而是给他倒了杯温水,闲聊般地问道:“余夏,最近感觉怎么样?新学期开始了,节奏上还适应吗?”

余夏坐姿端正,语气平静无波:“还好。节奏能跟上。”

“这次摸底考,自己怎么看?”李老师顺势问道,观察着他的微表情。

“有几道题考得偏,准备不足。下次要注意。”余夏的回答简洁得像项目报告。

李老师微微一笑:“你很理性。但有时候,我们的情绪和理性是两回事。即便大脑告诉自己‘这很正常’,心里可能还是会有些不舒服,比如……一点点失落,或者着急?”

李老师的话像一根轻柔的羽毛,精准地拂过了他心底的那丝异样。

余夏沉默了一下,承认道:“是的,所以我来找您。原来做题的感觉如果能够用轻松的跑来形容,我这几天的感觉就像拖着沉重的脚步在勉强的向前跑。”

见他不语,李老师继续温和地说:“这非常正常,尤其是对自己要求高的同学。我想和你分享一个观点: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试,其核心价值不在于排名,而在于‘诊断’。

“就像给一台精密的仪器做压力测试,目的是发现潜在的风险点,而不是评判仪器本身的好坏。

“发现它们,是好事。”她引导着余夏:“或许你可以尝试换一个角度:不为‘失去’的两分沮丧,而为‘找到’了两个宝贵的、需要加强的防御点而感到庆幸。

“接下来的计划,不是笼统的‘更努力’,而是精准地针对这些暴露出的‘风险点’进行加固。

“比如,我们可以一起设计一个‘陌生题型快速响应训练’,或者调整一下每天的精力分配曲线。”

余夏认真地听着,黑曜石般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李老师的话,将一种感性的情绪困扰,重新纳入了了他擅长的“问题识别-分析-解决”的逻辑框架内。

沮丧感虽然没有立刻消失,但似乎找到了一个出口和转化的路径。

离开咨询室时,余夏的脚步轻松了一些。

晚上他回到书房,重新铺开试卷,但这次,他拿出的不是红笔订正,而是一张崭新的a4纸,顶端写下了“系统脆弱点分析与加固方案v1.0”。

他知道,波动是事实,但如何定义和应对这次波动,主动权依然在他手里。

这场漫长的竞赛,不仅考验智力,更考验心智的韧性与适应性。而这一次小小的挫折,或许正是淬炼这种韧性的开始。',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