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青朱元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87章 就大明人口和粮食问题以及工商业发展,辩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夏率先发:“皇上,臣以为过犹不及,钱粮钱粮,钱虽排在粮之前,可粮才是根本,我大明近两万万百姓,粮食问题不可不重视!”“臣附议!”顾鼎臣道,“必须对江南的工商业加以限制,如若任其发展,江南一带,只怕是全都改种粮为种桑了,百姓吃什么?”朱厚熜微微颔首,却不急于表达看法,看向严嵩。“严爱卿有何看法?”严嵩沉吟少顷,拱手道:“臣以为,两位大学士所虑甚是,然,我大明粮食年年有余,甚至不得不出售一些粮食去日本国,才能避免浪费。可由于大明粮食供过于求,加之日本国银矿开采的效率日益降低,这部分利润越来越低……臣以为,不应限制江南工商业。”朱厚熜轻轻点了点头,又看向右手边的几人。这些都是能力出众,又站在他这边的臣子。户部左侍郎率先开口:“臣赞同严大学士的看法。”“说说理由。”“首先,粮食仍有盈余,且盈余部分不少,这是事实;其次,从交趾收购的粮食价格并不高,真就是出现了江南一带大规模种桑情况,也不足以造成饥荒。”朱厚熜不置可否,又看向其余人。兵部尚书沉吟道,“皇上,这些时日臣整理了下草原上的大致人口,共计大约八百万上下。后续不论是这些人进来,还是大明人出去,都要兼顾口粮问题,这部分粮食消耗,也要计算在内。”顿了顿,“在迁入迁出的过程中,牧民放牧大受影响,大明汉人也没办法耕作,又是一笔额外消耗……臣更认同夏首辅、顾次辅的看法。”对收回草原,无论夏、顾鼎臣,还是兵部尚书,都不再阻拦了。无他,不同意的话,皇帝还要带着他们北巡。真的遭不住。其实,他们本也认可开疆拓土,只是不爽大肆花费国帑罢了。如今多了自身因素,便也认了。朱厚熜缓缓点头,陷入思考……一群人也不再强调自己主张的正确性,给他充分的思考时间。良久,朱厚熜看向户部左侍郎,问:“如若鼓励北方多种宣德薯、永乐豆,粮食问题是否就不再是问题了?”“是!”户部左侍郎叹服道,“皇上圣明,如此,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夏不爽对方这副嘴脸,拱手道,“恕臣冒犯,如此看似一举两得,实则……根本行不通。”朱厚熜也不生气,“夏爱卿有何高见,但讲无妨。”“工商业兴旺之下,必定滋生奢靡之风,谁有了钱,不想着改善生活?”夏说道,“百姓口袋窘迫,尚能吃米面细粮,有了余钱之后,却反过来要吃粗粮……必定民怨沸腾。”“夏首辅之有理!”严嵩颔首。夏诧异看了严嵩一眼,难得听他附和自己一回,也不好再板着脸,回了个善意微笑。只是,笑容还未完全绽放就僵住了。“然,还是有办法解决的!”夏改微笑为假笑,“呵呵,严大学士有何高见?”“把宣德薯、永乐豆做的好吃不就是了?”“啊?哈哈哈……”夏放声大笑。就连朱厚熜也是哭笑不得,严嵩这个想法着实……太幼稚了。严嵩:“下官曾在南直隶待过,对江南民风很是了解,这是有可行性的。江南百姓不是今天才富裕起来的,他们早就过了吃细粮的生活追求了,江南菜讲究精致、口味,而非食材、分量。”夏:“就算如此,那么请问,严大学士如何让粗粮变得好吃?煎烤烹炸煮……咋做能好吃?”“夏首辅误会了,下官并非是说只吃粗粮,而是将永乐豆、宣德薯、永乐米、稻米、小麦等各类粮食,磨成粉,按一定比例相互掺着来,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严嵩说道,“我在江南就曾吃过,味道挺不错的,颇受百姓喜欢。”顾鼎臣皱眉道:“这,这只代表严大学士接触到的一部分金陵百姓,如何代表整个江南?”“是这样,可朝廷为何不能让它成为主流?”严嵩道,“人本就是吃五谷杂粮,如此既保证了营养,又保留了口感,何乐不为?”夏摇头道:“非是本官存心抬杠,你太想当然了。”“非也,是夏首辅没吃过生活的苦。”严嵩说道,“夏首辅可知在我家乡,哪种调味品最受百姓青睐?”“盐?”“辣椒!”夏气郁:“辣椒是调味品?”“于多数百姓而就是。”严嵩说道,“大明百姓足食不假,可单一的食物吃多了总会腻歪,辣椒可以很好的将吃腻的食物哄进腹中。”夏皱眉道:“你家乡虽也处江南,可远无法跟江浙相比,不能以偏概全。”“不错,所以下官才建议用细粮掺粗粮,而非用辣椒哄骗味蕾。”严嵩看向朱厚熜,拱手道,“皇上,臣建议朝廷当主动干预主粮的成分构成,尽可能的让百姓多摄入粗粮!这不仅是为了给工商业让步,也是为粮食安全做保障!”朱厚熜大点其头:“严爱卿此甚有道理。”见夏还欲再辩,朱厚熜抬手下压,说道:“纵观我大明立国至今,气候环境一直在变化,总体走低,之所以人口不降反增,多赖于永乐米、永乐豆、宣德薯等农作物的引进,才得以达到。”顿了下,“此外,近些年,由于金陵李家研制的肥料广泛应用,也使得粮食产量又涨了不少,可随着时间推移,亩产逐渐极小幅度的减少,几乎是必然。”朱厚熜沉声说道:“朝廷必须干预百姓摄入的粮食比例,让粗粮比例占大头,如此,才能避免粮食危机。”众人思忖一番之后,拱手附和。夏皱眉道:“皇上,非是臣执意冒犯,如此,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江南富庶的百姓,定会追求生活品质,选择细粮为主粮。”“百姓愚昧,岂能事事由着他们性子?”朱厚熜淡然道,“当世面上的粮食,都是混用粮,没得选之下,渐渐就适应了。再说,杂粮既营养丰富,又提升了口感,价格还相对便宜,如何不可行?”夏哑口无。朱厚熜扫视众人,问:“就此事,诸位爱卿可还有不同意见?”“皇上圣明。”“既如此,此事就由内阁主导,逐步在江南展开。”朱厚熜吁了口气,微笑道,“如此一来,粮食问题便不再是问题了,对江南工商业的限制,也当放宽松一些才是。”众人:“……”说到底,还是为了钱。不过也是,近些年的国帑花费属实巨大,且未来相当长一些年,朝廷的财政支出都不会小了……小家为钱,大家也为钱!百姓没钱活不下去,朝廷没钱运作不下去,怎能视金钱如粪土?“唉,只怕如此下去,会让人心日益浮躁,仁义礼智信……逐渐丧失啊。”夏忧虑道,“这无疑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动荡不安。”此话一出,满堂沉默。没人否定,也没人因此生出放弃工商业,扼杀资本的念头。当"它"出现的时候,就不可能再消弭了。~忙啊忙,过两天还要出差开会……欠六百字,稍后补哈。( ̄3)(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