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个系统做金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049 实时预测的优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正准备保存日志,实验室的门被人推开。

项目负责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图表,正是刚才那轮测试的收益曲线对比图。他走近主控台,目光扫过并列显示的五条预测线,又看向右侧的延迟统计面板。

“这就是你们现在的反应速度?”

“从接收到信号生成,四点八秒。”陈帆调出全流程可视化界面,屏幕上分段展示数据流入、解析耗时、模型计算和输出延迟,“没有预演,现在跑的就是实时镜像。”

负责人盯着屏幕,沉默了几秒。“传统量化系统,从数据采集到策略输出,平均要三十秒以上。你们……已经跨过临界点了。”

他说完,俯身查看一组审计记录,确认每一笔操作都有明确触发条件和计算依据。随后直起身,语气变了:“这不是辅助工具了。这是……另一种交易方式。”

陈帆点头,没多解释。他知道对方看懂了什么——这不再是一个被动响应的分析系统,而是一个能主动捕捉市场脉搏的实体。

负责人离开后,林悦发来最后一份报告:“内存峰值稳定,五线程并发无溢出风险。”

“辛苦。”他回复。

“别熬太晚。”她退出了协作者模式,连接状态变为灰色。

实验室安静下来。服务器风扇仍在低鸣,指示灯有节奏地闪烁。陈帆调出一个新的代码窗口,开始编写“实盘交易接口”的基础框架。他设定了三层校验机制:指令生成后必须经过风控模块复核、人工确认弹窗拦截、以及时间窗口锁死,防止误操作。

他一条条敲下规则,动作很稳。但写到第三层校验时,手指忽然顿住。

屏幕上,左侧是五只股票的实时监控列表,右侧是guardian的独立运行界面,绿色标识依旧亮着。一切看起来都已就绪。可他知道,真正的边界不在技术,而在权限——谁允许它接入真实资金?谁为它的每一次出手负责?

他没有继续写下去,而是返回主屏,重新加载一次多线程测试。五条预测线再次展开,数据流如常跳动。他盯着“陆家嘴”的曲线,在一次小幅拉升后,系统立刻标红预警区域,提示短期超买。

准确得近乎冷酷。

他伸手摸向键盘右上角的回车键,那是通往实盘测试的最后一步。只要按下,系统就会尝试连接交易所的沙盒环境。

他的指尖悬在那里,没有落下。',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