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章 密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鸳鸯一边研墨,一边悄悄观察着老太太。

只见她铺开一张暗纹宣纸,取出一支小楷狼毫,蘸饱了墨,却并未立刻落笔,而是凝神思索了片刻。

那神情,不似往日写信给家中晚辈的慈和,也不似处理庶务时的威严,而是一种……一种如同将军运筹帷幄、谋士定策千里的深沉。

她不敢细看内容,只垂眸侍立,心中却如擂鼓。

老太太深夜亲笔,所书必定关乎家族前程。

贾母提笔,笔尖在宣纸上落下,字迹依旧是她惯有的雍容端丽,措辞也依旧保持着贵族交往的含蓄与分寸。

“王妃妆次:前蒙垂问,感激殊深。寒门近日,为整肃家风,砥砺子弟,略行约束之举,虽惹物议,然不敢忘忠君报国、俭以养德之本分。幸赖祖宗余荫,家中子弟,如次孙宝玉,虽性情顽劣,尚存赤子之心,偶作小诗,不敢称工,聊表心迹;长孙贾兰,亦知勤勉向学,略通实务。阖家上下,唯愿恪尽职守,静待驱策,以报天恩于万一。时气渐暖,伏惟珍摄。贾史氏顿首再拜。”

信的内容依旧简洁,并未提及任何具体请托,甚至对府中“整顿家务”也只是轻描淡写。

但鸳鸯却敏锐地察觉到,这封信与上一封截然不同。

上一封是纯粹的问候与试探,而这一封,却是在含蓄地展示——

“整肃家风,砥砺子弟”是向王府展示贾府的转变;“虽惹物议”是暗示内部有阻力,但贾府顶住了;“俭以养德”是对元春要求“奢靡”的间接回应,也是向可能看到这封信的皇帝表态。

重点是“子弟进益”。

提及宝玉的“赤子之心”和“小诗”,是投北静王所好,展示贾府并非全是朽木,亦有可塑之才,且这份才情不涉政斗,安全无害。

提到贾兰“勤勉向学,略通实务”,则是暗示贾府后继有人,未来可期。

最后“静待驱策,以报天恩”,几乎是明确表达了贾府希望摆脱旧勋贵站队嫌疑,向皇权靠拢的意愿。

林晞写完信,又取过另一张花笺。

那是前几日宝玉被北静王赞赏后,心绪激荡下写的一首咏白海棠的小诗。

诗风清丽脱俗,确实灵气逼人,更重要的是,其中毫无仕途经济的熏染,正合了北静王欣赏的“真性情”。

将这首诗附上,既是对北静王当日赏识的回应,也是向王妃展示贾府子弟中,并非全是纨绔无能之辈,亦有这等灵秀人物。

她将诗笺与信纸一同折叠整齐,装入一个素雅的信封,用火漆封好,盖上自己的私印。

“鸳鸯,”她将信递给鸳鸯,声音压低,“明日,让林之孝亲自去办,务必稳妥,亲手交到北静王府长史手中。”

“是,老太太放心。”鸳鸯双手接过那封看似轻飘飘、实则重逾千钧的信,只觉得手心都有些发烫。

她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封信,更是老太太为贾府未来布下的一着暗棋。

看着鸳鸯将信收好,贾母重新靠回引枕上,捻动佛珠。

北静王府这边,算是走出了第二步。

接下来,该轮到清理内部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