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阳真经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十二、少林绝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当天晚上,悟空不断想起《九阴真经》上的精深武功,脑海里思潮迭起,难以入睡。

原来悟空年少时乃是一名儒生,天资聪颖,悟性极高,熟读儒学十二经,才艺出众,弱冠后弃儒从道,从此研究道学。两年后得遇奇人,开始修练道家武学,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到三十岁时,已达一流高手的水平。之后继续勤修苦练,孜孜不倦,三十五岁时武功已臻登峰造极之境。但他总觉得自己武功的阴柔味道太重,欠缺刚柔并济之妙,于是又弃道从佛,投于少林派门下。

少林派内功外功多属阳刚一路,正好能补充他武功中的不足。五年来他勤于修练少林派内功,于掌法拳法只学了两三套简单的入门功夫。他认为,力是武学之源,内功于武功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倘若一个人的内功深厚,就算是一套简单的拳法,也能发挥出强大的威力;如果一个人的内功浅薄,就算他的拳法再精妙,打出来的也只是花拳秀腿。正如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和一个三十多岁的强壮大汉打架一样,就算孩童的拳术再妙,打在大汉身上也是无关痛痒,但大汉只消简简单单的打出一拳,力之所至,孩童必定难以抵挡。

这日在归途中路过汴梁,遇见刘处玄,得知王重阳要上少林寺,便想向王重阳借《九阴真经》一观。王重阳却道他是要抢夺经书,是以满口拒绝,最后要闹到斗酒解决。悟空的武功其实尚在王重阳之上,内功也较之为深,但他不是争强好胜之徒,为人又低调,虽要击败对手,却不愿夺去他“天下第一”的名号,因此交手时一直手下留情,不出全力。最后比拼内力时,他明明已将对手逼退,但他马上退后四五步,好让人以为王重阳击败自己、再故意相让。

看完《九阴真经》后,但觉作者黄裳武功高强已极,可是与自己的武学思想却相去甚远。其时他正在研创一套阴阳互济、刚柔并重的内功心法,算来已有小成。近年来他习少林内功,体内阳刚力道渐盛,但他本身的道家阴柔内力是何等深厚,相融之下仍是偏阴,所以他所创的这套内功虽说是刚柔并济,但始终是阴盛阳少。今日见识到《九阴真经》的极阴功夫,令他决心加强自己的少林内功,创出一套真真正正刚柔并济的无上内功心法。

悟空心想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定然有几套内功绝技特别高强,于是次日一早便来到藏经阁翻阅经书。

他随手拿起几本书籍,尽是些《阿弥陀佛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观音菩萨普门品》、《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之类佛经,接着他又连翻了两个书架,依然是《华严经》、《摩诃般若经》、《大智度论》、《中部阿含经》等经典,直至他把东首的书架会全翻完了,仍不见有任何武学秘籍。

悟空又来西首的书架上翻阅。原来西首的经书全是武学绝技,有《罗汉拳法》、《韦陀掌法》等入门功夫,还有《大金刚拳法》、《般若掌法》、《龙爪手精要》、《伏摩杖法》等绝技秘籍,端的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不料把所有武学秘籍都翻了一遍,竟全是外门功夫,不见有一本内功秘法。

悟空心下大奇,怎地少林派经书千万,绝技数十,竟没一套独特的内功心法?正要转身离开,忽地看见身后书架最右下角摆着四本古旧尘封的书籍,自己尚未翻阅过。那四本书摆放的位置极不显眼,积尘又厚,想是平时极少有人翻阅。悟空心道:“难道这四本经书就是我要找的内功心法?”却见书封上扭扭曲曲地写着几个符号,完全不像汉字。他连忙把书翻了一遍,只见每字每行都留有甚宽的间距,但居然没识得一个字,全书都是用梵文写成。他不识得梵文,但觉此经书的章节划分与自己所读过的《楞枷经》出奇地相似,看来此书多半是《楞枷经》的梵文本,并非什么内经心法。

悟空微感失望,轻叹了一口气。突然背后有人说道:“何事叹气?”悟空回头一看,见到一个身材矮小的老者,原来是负责洒扫藏经阁的僧人相慧大师。

悟空向相慧行了一礼,道:“弟子正在寻找本派的内功秘籍。”相慧笑道:“藏经阁中并无内功心法,本派最高内功秘籍收藏在菩提院。”悟空一怔,道:“可是《易筋经》?”相慧道:“不错,正是本派最高绝学《易筋经》,由菩提院首座苦性禅师保管。”悟空道:“听说《易筋经》精深奥妙,并非每个人都能修炼,不知苦性师伯肯不肯借以一观?”相慧道:“这个我就不知了,不过要是你修为够高的话,说不定他肯传你。”

悟空心中一喜,当下别过相慧,来到菩提院求见苦性禅师。

苦性听悟空说是求观《易筋经》,倒也吃了一惊,斥道:“《易筋经》乃本派至高无上的内功心法,岂能随便翻看?”悟空道:“弟子自知唐突,还望师伯见谅。”苦性又道:“要是寺中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我也要看《易筋经》,他也要看《易筋经》,那还得了?你赶快回去吧!”悟空心下失望,转身离去。

苦性想了一下,突然道:“慢着,你敢来借《易筋经》,想是造诣不凡。我问你,何谓‘我相’?”悟空答道:“我相者,谓众生于涅盘之理,心有所证,而其有所证取之心,执着不忘,认之为我,名为我相。我相即由妄熏习而变现的似我之相,凡夫以为似我之相为实相而执着之。”苦性又道:“何谓‘无我相’?”悟空道:“无我相者,谓如我论者所立我相,蕴界处非此相。由蕴界处我相无故,名无我相。我论外道,计度诸行为我;彼诸行非此相,故名无我。”

苦性轻轻点头,又问:“何谓‘人相’?”悟空答道:“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是人,我生人道,异于余道,是名人相。人相者,比前我相已进一步,虽不复认证为我,而犹存悟我之心,名为人相。经云:悟己超过一切证者,名为人相。”苦性继续问道:“何为‘无相’?”悟空答道:“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若空无性,彼则一相,所谓无相。即谓一切诸法无自性,本性为空,无形相可得,故称为无相。”

苦性见悟空对答如流,心下大喜,说道:“不错。你跟我来。”把悟空带到后殿里的佛像前,道:“数百年来,《易筋经》非其人不传,非有缘不传,你若有此福缘,我便传你。”悟空道:“请师伯指示。”

佛像之前安着一座屏风,屏风上装着一面极大的铜镜,铜镜上镌着四句经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苦性指着经偈道:“每句各揿一字,要是揿对了,铜镜就会翻起,经书便藏在里面。要是揿得不对,那就是你无此福缘。”

悟空走到铜镜前,伸手指在第一行的“一”字是一揿,接着是第二行的“梦”,第三行的“如”,最后在第四行的“是”一揭,蓦地轧轧声响,铜镜缓缓翻起。

苦性从铜镜背后摘下一个小包裹,提到胸前,笑道:“《易筋经》就在这里面,既然你有此福缘,我便传你《易筋经》心法吧。”悟空合十道:“多谢师伯。”

苦性道:“这《易筋经》神功虽经文寥寥,但义理深奥,非数年之间便能练成,我练了二十余年,也没能够练到一半。所以你修炼时不能急进,须得一步一个脚印。”悟空道:“谨遵师伯教诲。”

苦性继续道:“现下我先传你第一句心法:‘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记住了没有?”悟空道:“弟子记住了。”苦性道:“好,你可以回去了。等你参悟了这一句心法,你便再来找我吧,五天后要是还没参透,你也来吧,到时我指点你。”

悟空答了一声“是”,又向苦性行了一礼,转身离去。_a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