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章 焦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自那日程先生当堂以律法震慑之后,他虽未必立刻改了性子,可出门胡闹的时候确是少了。

前儿我瞧他带回来的账本,竟也能坐下来看上一两个时辰。可见,并非全无指望。”

薛姨妈一愣,想起儿子近来似乎确实安分了些,虽仍谈不上上进,但至少没再闯出大祸来。

可她旋即又摇头:“就算蟠儿稍有长进,可咱们薛家的根基,终究是薄了!如何比得上这国公府的门第?”

“妈,咱们薛家是商贾起家,这是事实,无可更改。”

宝钗的目光清亮,看向母亲,“但商贾亦有商贾的立身之道。

女儿近来帮着料理些家务,翻看旧年账目,发现咱们家在江南的几处织坊、当铺,若经营得法,收益未必就薄了。

只是以往哥哥无心于此,家中又无得力之人精细打理,才日渐萧条。

如今既知不足,何不从此处着手?若能将祖业整顿兴旺,咱们薛家,又何须全然仰仗他人鼻息?”

她顿了顿,语气更缓,却字字清晰:“至于宝玉……他心地纯良,女儿自是知晓。姨母待我们亲厚,女儿也感念于心。

只是,婚姻之事,讲究门当户对,两厢情愿,更关乎一生福祉。宝玉的性子,妈也是知道的,他志不在此,厌恶经济仕途,女儿……

女儿也并非那等只知风花雪月、不论柴米油盐之人。若强行捆绑,日后……未必是佳偶。”

这番话,如同冰水,缓缓浇在薛姨妈焦灼的心头。

她难以置信地看着女儿,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她。

宝钗竟……竟对“金玉良缘”并不热衷?

甚至……觉得宝玉并非良配?

她还想着要靠自家振兴门庭?

莺儿在外间做着针线,隐约听到里头太太和姑娘的对话,心里也跟着扑通直跳。

她自是盼着姑娘能有个好归宿,嫁入国公府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可听着姑娘方才那番话,冷静又清醒,句句在理,连她这小丫头都觉得,姑娘看得比太太更远,想得更深。

姑娘这般人物,若是只困在后宅争风吃醋,也确实……可惜了。

薛姨妈被女儿一番言论震住,半晌说不出话来。

她看着宝钗沉静的面容,那眉宇间竟隐隐有几分她早逝夫君当年谋划生意时的沉稳与决断。

是啊,她的女儿,从来就不是那等只知依附男子的藤蔓。

“可……可这终究是艰难得多……”薛姨妈的气势弱了下去,语气里带着茫然。

“妈,”宝钗握住母亲微凉的手,声音坚定了几分,“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唯有自己立得住,才是长久之计。

哥哥若能立起来,自然最好。若不能,女儿……也愿尽力一试,为母亲分忧,为薛家寻一条实在的出路。

总好过,将全部希望寄托于那虚无缥缈的‘良缘’之上,整日惴惴不安,失了自家风骨。”

薛姨妈望着女儿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光芒,一时间心乱如麻。

女儿的冷静与远见,让她既感欣慰,又觉酸楚。

她知道,女儿的话是对的,那条路或许更艰难,却更踏实。

可放弃经营多年的“金玉良缘”,她又如何能甘心?

这一夜,梨香院的烛火,直到三更天才熄灭。',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